因為,在漢時期的官場,名聲才是一切啊。

這裡可以做個簡單的比喻……

假如說,此時劉備隨意地任命了兩個地方官員,其中之一是楊修,另外一個則是沒有任何名聲打底的能吏。

幾天之後,他們被分別派遣到了一個新的區域。

此時……問題來了,請問,他們誰能最快的開展工作?是已經名滿天下,乃至還修了皇宮的楊氏子弟楊修,還是那個能力不俗的能吏?

這都不用想,幾乎必然是楊修最先開展工作,因為他們家的名聲,可以讓很多不願意配合的人,多出幾分的謹慎。

那些不配合的人一謹慎起來了,楊修就能努力地做出一些成績了,如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富裕一方百姓等等等等……

有那段時間作為緩衝,以楊修的聰明,想來早已把很多事做了起來。

但此時另外一個呢?

這裡還可以再另起一個比喻,假如說,另外一個和楊修同期派出去的人名為馬臻,他也要做水利工程……

歷史已經告訴過所有人了,馬臻會死,而且還是被無數豪族冤枉至死。

楊修會嗎?

就算讓那些家族用盡全力去汙衊楊修,但由於楊氏的名聲,或許就連劉備也得忌憚一二,所以他最後肯定不會死……

起碼,不會死在皇帝的手裡。

至於刺殺?

那就純屬於開玩笑了……

華夏知名水利專家馬臻,也不是死於刺殺啊。

這就是名聲、名望的重要性。

可以說,每一層的加持,都會讓這些世家子弟多一些盡情展現能力的可能。

那麼問題又來了……

修建皇宮,或者修建雒陽城門,算不算是一種聲望上的加持?

自然是算的。

畢竟,豪族也是會進京的啊!

就算他們不進京,他們只是聽故事,也會或多或少的聽聞一些楊氏的故事。

比如,楊氏修建了xx門,給朝廷省了很多錢糧,和林尚書關係超級鐵……

豪族想汙衊他,是不是得先考慮一下林辰一派的追查?

雖然,現如今林辰沒什麼派別。

可是,在很多人看來,魯肅、劉曄甚至還有甘寧,這都算是他一派的人,更別說是諸葛亮、龐統、徐庶這樣的了。

這些人,現在或者是將來,都必然會是手握軍權的存在。

那些豪族就算再牛掰,面對槍桿子時,他們還敢跳起來?

綜合以上便能看出來了,林辰要的是建設雒陽,而這些人所要的,則是一個又一個的名望加持。

這叫什麼?

這分明就是各取所需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