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第一詔(第1/2頁)
章節報錯
章武元年,八月八日。
劉備下御極三詔。
一,從此之後,徹底免除曾經的口賦、算賦及包括城門稅在內的各種苛捐雜稅。
可以說,除了農田上的三十稅一不改之外,所有關係到百姓的稅賦,全都取消了。
“這是什麼意思?”
人們茫然地聽著唱詔人的宣佈,滿臉都是疑惑。
“意思就是說,從今天往後,你們家只要不生第五個孩子,除了平時還要繳納的農田稅(三十稅一)之外,你就不需要再給官府繳納任何稅賦了。”
“進城,也不需要給錢?”有人問道。
“已經說過了,除了你們家要生第五個孩子、以及應該繳納的農田三十稅一外,就再也不需要繳納其他了。”
“這……”有人傻了眼
也有人在歡呼:“陛下太仁慈了!”
更有人神志不清地喃喃自語道:“我得出城一趟,告訴我那弟弟,他從此不用再躲在山上了,他…他才生了三個孩子而已,完全不需要繳納稅賦了啊。”
“等一下!”
念詔書的人大聲道:“還沒說完呢,等我說完你們再走也不遲。”
“哦哦哦,您說,您說!”眾人連忙停下了腳步。
那人點了點頭,這才繼續道:“雖然,陛下的登基第一詔,免除了各項稅賦,但是同時,官府從今往後要收取商人利潤十分之二的稅賦。”
“也就是說,假如這個商人賺了一百錢,他就需要繳納給官府二十錢。”
“真,真的嗎?”
“這,這位大,大人,除了這十分之二以外,吾等過關卡,是不是還要……”
“不需要了!”
念詔書的人,擺了擺手道:“陛下仁慈,自然不會再給你們收納更多的錢了,以後只要你們在收貨地開好證明,說明自己拉了多少貨品,往哪裡送,你們這一路之上便暢通無阻了!”
“那個,大,大人,我等商人怎麼繳稅啊?”
“自然是到了你們的售貨地之後,按照十分之二的利潤進行稅額統計了。”
念詔書的人,笑了笑,打了個比方道:“比如說,你帶了十根毛筆,要賣往關中。”
“但是在路上的時候,你覺得弘農賣便很賺錢,可你又感覺關中能賺大錢,偏偏身上又沒了多少行路費,無奈之下,你就在弘農賣了三根。”
“那麼,此時,你只需要繳納三根毛筆所獲的利潤給弘農官府就可以了。”
“另外,記住了,繳納稅款之時,你也記得讓弘農的官府將你的十根毛筆變成七根,這樣到了關中時,你就可以隨意發賣那七根毛筆了。”
“如果沒有記錄會如何?或者說……”
問話的是個商人,說話到最後時,感覺到周圍的無數道目光,他語氣下意識變得有些惴惴。
半晌之後,他咬了咬牙,這才問道道:“或者說,當地官府故意拖延時間,吾等又該如何?”
“你的擔心很正常。”
那念詔之人笑了笑,道:“不過,林尚書早就給你們準備好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沒有記錄,那麼到了之後也沒多大事,只要補充十根毛筆的稅款就好。”
“萬一官府要是難為人,那可怎麼辦?”
問話的人瞬間慌了,完全忘記了之前的恐懼,一臉急切的道:“您也該知道……”
話說到一半,他就不敢說下去了,可他的意思卻表達了出來。
在場的,幾乎只要是個耳朵不聾,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他想說什麼。
不外乎就是對官府不信任罷了。
但這也正常,畢竟……眼下可依舊還是亂世,誰知道那些被任命的官員會不會和以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