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後卻是連連搖頭,道:“此舉陷害義士,我不為也!”

林辰提的建議很簡單,就是讓文聘的責任更大一點,甚至讓劉表看他都恨不得處之而後快。

可惜,劉備不同意。

不過對此,林辰倒是表示理解。

劉備終歸不是宋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坑別人上山。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這麼做,太LOW了。

“此計確實下作了一些,辰也就是隨口一說罷了。”

林辰也覺得前面那個計劃太次,想通之後,他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再度湊到劉備旁邊壓低嗓門道:“其實主公要得此將,除陰險計策外,也可用堂皇大勢,比如……”

“此計甚好!”

劉備稍一琢磨,隨即便欣然點頭道:“待吾等拿下厲鄉(今廣水西北),我便即刻手書一封。”

……

另一邊,襄陽。

“劉玄德,欺我太甚!”

劉備的第二封信確實還沒寫,可他的第一封信,也終於是發酵了起來。

信是從雲社(今京山市)一帶過去的,直接繞過了隨縣,也因此,很快就到了劉表手中。

看完信的他,險些被當場氣吐血。

“氣煞我也!”

“這劉備真是不當人子!”

“呼呼呼……”

緩了好一會兒之後,劉表轉而問蒯良道:“劉備確實陰險,但其而今已大義在手,子柔可有應對之法?”

“這這這……”

“劉備身邊有高人啊。”

蒯良看完書信,心中默默感慨一聲後,苦笑著對劉表拱手道:“為今之計,也只有主公派出一支兵馬援護天子,以證清名了。如此一來,劉備的大義名分,便不在手中了。”

一直攛掇劉表救援天子的鄧義,眼前一亮,忙道:“在下附議!”

“你…”

劉表原本都要點頭了,可聽到鄧義的話,瞬間臉色一沉,道:“吾內不失貢職(朝貢),外不背盟主(袁紹),此天下大義也,治中為何獨怪吾矣?”

鄧義都傻了。

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只是表達了一下贊同,竟然還起了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