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第二步!(第3/3頁)
章節報錯
“不錯!”
劉備大為受用道:“知我者林辰也,這二縣之總領,之前我便深深為之頭疼,眼下子瑜與子山要出任地方了,自然是要委以重任,恰好解吾之煩憂也。”
“謝主公!”諸葛瑾/步騭皆大喜。
“你們先別高興的太早了。”
林辰卻在此時插嘴道:“在我看來,之前很多縣之長者,大多都是不做事的人,因此你二人若是要任職,必須要做些事出來。”
諸葛瑾不解道:“軍師所言的“事”是什麼?”
“說起來倒也簡單。”
林辰笑了笑,道:“待你們就任之後,便當以工代賑,收攏四方流、災民。”
“何謂以工代賑?”步騭不解道。
這個詞,他雖沒有聽說過,可意思他還是能聽出來的,但具體怎麼做,他可就不懂了。
有人可能要問了,馬老師到底能不能三連鞭……咳,不對,這年頭的縣令既然連以工代賑都不做,那他們到底做什麼呢?
這個問題好啊。
因為實際上,他們很多都是不做事的。
在這個年代裡面,一縣之長別說開發什麼水利工程了,他們在任的時候,往往能修修府衙與城牆便算是表現優異了。
那問題來了,他們到底幹什麼呢?
收稅!
只要能足額將稅收上去,便代表著是能吏。
就這麼簡單。
甚至有些時候,一旦遇到了災情,這些後世所稱的父母官們,可能都還很高興。
因為,災情就代表著,他們不用再去為今年的稅額不足發愁了。
當然,要是他們遇到二百五的皇帝,直接大筆一揮,表示該收的還要收,那就沒辦法了,只能逼的老百姓們賣兒賣女。
他們才不管百姓能不能活下去,反正他們只要拿到稅就行了。
而在古代裡面,什麼稅最重要?
鹽?鐵?都不對!
是糧食!
也正因此,在後世很多朝代裡面,勸善農桑直接就演變成了一種政績。
想到這些事,林辰就感覺頭疼無比,不過又想到自己可能是第一個改變這件事的,不由心中又升起了幾分激動。
“簡單來說……”
望著兩個目露疑惑的人,他開口道:“你們到任之後,便要多多的收納百姓,不僅僅是讓他們回來耕地,同時還要提供給他們工作,讓他們建立商貿之所……”
“算了。”
“此事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
想了想,林辰又搖頭道:“等主公進了南陽之後,我制定一個大概的體系,到時候再以文書形式下發至你二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