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十字方針(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外掛狀態是真的逆天。
原本林辰是想不到周瑜佈局的,但是開了外掛的情況下,他卻輕而易舉地看穿了他的戰略意圖。
從地理上而言,周瑜的這個佈局一旦成功,屆時袁胤所能掌握的區域,基本上就只剩下石城、丹陽……也就是後世馬鞍山市至當塗一帶了。
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一帶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到底有多麼的恐怖。
雖然說,宣城、巢湖、石城&丹陽這片區域屬於一個三角形的平原地帶,可耕種面積絕對不少。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一帶同樣也是山越最為活躍的一片區域!
如果孫策在這一帶有所佈置的話,林辰幾乎可以斷言,未來袁胤哪怕名義上代管這些區域,可實際上,他卻要因為當地無比活躍的山越,而付出巨大的努力。
待時機一到,由於袁胤幾年時間下來,力量全部用來對抗山越了,到時候他還能擋得住有吳郡、會稽等大片區域作為戰略緩衝區的孫策嗎?
擋不住的。
完全擋不住。
這是明晃晃地疲兵之術。
當然,除了以上的結果之外,袁胤還可以選擇另外一種做法……
讓孫策過來清繳山越。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好像在拖延孫策的腳步了?
可,也就是好像了。
真正的情況是,如果袁胤真的要利用孫策的話,恐怕他所能控制的區域,大機率在最後,就會只剩下石城及丹陽了。
到那時候,袁胤就更加擋不住孫策了。
一旦時機有變(袁術開始作死),他所能做的唯一選擇,也就只有順江投靠廬江郡太守這一條路了……
而這一切,原本就發生在真實的歷史上。
袁術開始作死的那一刻,孫策就佔據了整個長江南岸,順勢還拿下了豫章郡。
由此,孫吳的根基才算是徹底奠定了下來。
可是仔細翻閱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發生的太快了,快到就好像袁胤根本沒有和孫策衝突過一樣。
這倒不是說袁胤一點力量都沒有,完全是因為,袁術作死的速度太快。
同時…發生過廬江事件,也就是孫策打下廬江,袁術卻讓劉勳作為廬江太守這件事之後,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就不是那麼緊密了。
正因他們的關係不再親密了,所以孫策做事的時候,就會小心翼翼地做出一些佈局。
恰好,他的好兄弟周瑜,本就是這方面的天才。
兩人合力之下,別說坐在丹陽郡太守位置上的人是袁胤了,就算是袁術自己,恐怕也是擋不住孫策的。
有人問了,難道袁術便一點掌握丹陽的機會也沒有嗎?
有,肯定是有的。
只要他不作死稱帝,熬上那麼幾年,有這段時間作為緩衝的話,就算袁胤不夠給力,他所能經營的區域也會漸漸比歷史上多一些。
等到兵強馬壯之時,袁胤再和山越打上幾次,勝上那麼幾場,孫策恐怕也就不可能那麼快地奠定孫吳基礎了。
可惜,歷史不存在假設。
當袁術和孫策間發生衝突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不可能走到一起了。
也正因此,最終袁術才會敗的那麼快,那麼迅速,而孫策則是在瞬間便強大了起來。
假設袁術在孫策打下廬江之後,並沒有和孫策發生衝突,那結局很可能會有極大的不同……
為什麼?
因為,袁術之所以敢稱帝,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握住了整個江南地帶。
所以,就算在淮南區域輸了,他也能退守江南一帶。
到時孫吳可能都會改名成袁仲。
可惜袁術從來沒有想過,在他稱帝的那一刻,孫策會勸說他不要這麼做,等他固執地做出了這些事之後,孫策會直接和他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