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真要解釋起來的話,劉惇所做的事,倒也不是完全無法用科學來解釋。

後世的氣象學,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釋劉惇所做之事,最多也就是偷偷摸摸發現了一些自然現象罷了,這也算不了什麼。

至於趙達,林辰猜測有可能這貨本身就是一個騙子,畢竟他預測自己哪天死,但那天卻根本沒死……

另外,他所預測的大多都是小事,與後面的相比,差太遠了。

後面的誰呢?

自然是這三人當中,在林辰看來最誇張的那個吳範了。

那是真的有些難以解釋了。

這貨做過什麼呢?

前面就不說了,據說他在洛陽時,便預測了許多東西,沒有多少是不準的。

關鍵在後面。

建安十二年,吳範預測孫權攻打黃祖不是時候,後者不聽,歷史確如其所言,孫權這次攻打,確實寸功未有。

關鍵的來了!

吳範在這同時還預測了次年,也就是建安十二年(208年)劉表會身死國亡,再出兵則大吉。

作為後世人,林辰自然清楚的知道,這一年劉表確實死了。

這就夠恐怖了。

但到了此時,其光輝歷史也還沒完。

吳範隨軍到了尋陽時,他直接預測,孫權這次會大敗黃祖。

之後,果然應驗。

不過,黃祖卻跑了。

然而吳範卻一點都不慌,很平淡地跟孫權說,“未遠,必生擒祖”。

預測,再一次應驗了……

然後,建安十七年(212年),吳範再度預測,歲在甲午(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必得益州。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包括劉備在內,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和諧)都,同時降服馬超,一時成(和諧)都城中震怖,劉備譴簡雍說降劉璋,遂領益州牧。

但那是之後,在這之前,呂岱從蜀地返回時,曾說在白帝城遇上了劉備,回來告訴孫權說,劉備部隊離散流落,死亡近半,一定不能佔有益州。

緊接著。

更狠的來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時,孫權欲和呂蒙謀關羽,與麾下親近大臣商量,大多數人覺得不行,於是孫權找來了吳範。

吳範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得之。

再之後,關羽被大破,同時因為城中缺糧,選擇詐降,孫權有所懷疑,但不確定,因而再一次找來了吳範。

後者直接確認,關羽乃詐降,孫權疑之,令潘璋邀截關羽的徑路,關羽果然離開。

林辰覺得,這個時候孫權一定又把目光放在了吳範身上,然後他順勢道:“雖去不免。”

又問他抓住關羽的時間,吳範又曰:“明日日中。”

孫權於是刻下記號,待次日正午時分將到時,問吳範為何還沒抓住關羽?

吳範回答:“時間還沒到。”

緊接著,正午時分來到,一陣風也吹了進來,吳範斷然道:“關羽抓住了!”

這吳範,簡直就是個妖怪。

若不是的話,要麼他是跟林辰一樣的穿越者,要麼他就是當前世上第一流的謀士!

再沒別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