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麼個‘投石問路’法!”

邢道榮明白了。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現在是建安二十二年,原本時空,曹操別說稱公,去年就已經稱王了!

可這幾年,曹操被天下諸侯群起圍攻,自保尚不及,哪來的心思稱公稱王?

現在,孫權退兵言和,鮮卑胡騎被逐,曹操形式一片大好,突然冒出這個心思來,也不足為奇。

但可能是這幾年被天下諸侯圍攻打怕了,所以曹操不敢擅自稱公稱王。

於是,藉著邢道榮隱含威脅的要求,順水推舟,就把邢道榮封為楚公。

你不是要冊封三公將軍的權力嗎,給你封公建國,想怎麼賜封自己手下就怎麼封!

其實就是試水!

如果沒人有意見,曹操當然會立刻跟著稱公,要是有人反對,正好讓邢道榮扛在第一線。

可能有人要說,曹操這麼做,不是將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主動丟了嗎?

問題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近四十年的時間了,隨著漢室威信持續衰落,其實早就不好使了。

如果好使,之前又哪來的諸侯圍攻呢!

換做當年,天下諸侯眾多,‘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比較好使的。

畢竟,諸侯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共尊漢室是天下人的共識。

那時候的諸侯有多少呢?

李傕,郭汜,呂布,袁紹、袁術,張繡,劉表,劉焉,嚴白虎,王朗,劉鷂,公孫瓚,公孫度,馬騰,……,甚至黑山軍張燕,各地黃巾餘孽等等,數不勝數。

所以,那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優勢很大,很多諸侯不管是礙於漢室權威,還是出於利益權衡,多多少少,都得遵守許都發出來的天子詔令。

可現在就剩下邢道榮,孫權,劉備,公孫康,馬騰,和曹操自己了。

除了邢道榮,每一個都和曹操是死敵,發什麼詔令都不管用,他們內部的官員任命,也不可能向許都報備。

比如,孫權自領吳侯,任命屬下擔任刺史、太守,劉備先自領荊州牧,後來又自領益州牧等等,問過許都朝廷了麼?

或許,原本時空,這個時候的曹操之所以稱公稱王,也正是出於這方面考慮。

既然天子詔令不管用了,就自己上位唄!

“呵呵!”

想通後,邢道榮呵呵笑道:

“曹操未免多此一舉了,他若要稱公,誰還能反對不成?至少,內部不可能有人會反對,而外面的人反對,又有什麼用?”

“不然!”

誰知,徐庶卻一搖頭,說道:

“許都朝廷,除了曹氏一族外,其實還有不少人心存漢室,或為曹操做事,卻並不贊成其行逾越之事!”

“吾在許都時,曾聽聞,尚書令荀彧,便是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