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三國態度(第2/4頁)
章節報錯
“當速派使者,前往齊蜀燕,遊說三國,最好能結為盟友,共誅曹魏,最起碼,也要它們兩不相幫!”
“若有一國偏向曹魏,我軍雖盛,卻也難敵!”
聞言,邢道榮緩緩點頭,表示認可。
的確,魏國整體實力,本就略勝楚國一籌,若再有幫手,不管是齊蜀燕哪一國,自己都不可能是對手。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不管哪一國幫自己,曹魏都打不過。
想必,很大成分上,曹操也是因為這個,才沒有決定立刻出兵楚國。
“士元所言,正合吾意!”
邢道榮點頭,看向眾人,問道:
“諸位還有何高見?”
“太尉之言正理也!”
徐庶起身,向邢道榮拱手說道:
“若能說動任何一國出兵曹魏,此戰我軍勝算都將大增,當務之急,除了必要的軍事準備,當以出使諸國為首要任務!”
接下來,眾人再三商議,最後定下結盟諸國基調,然後,又選出出使人選。
劉邕前往蜀國,虞翻去齊國,許靖至燕國。
各國建國十多年,又恰逢天地鉅變十餘年,眾人都無法確定其想法,這次出使,正好做個溝通。
分散各地的細作,自然也能探知情報,但各國高層的想法,卻不是區區細作能知道的,還需要高層使者往來才能真正洞悉。
幾天後,三路使者攜帶數百隨從,離開長沙。
而楚國內部,也在做著緊密的軍隊調整。
西關方向,由鄧艾率領八萬步兵駐守,主要是防備蜀國方向出現意外。
黃忠在年前,就按照邢道榮的命令,帶著四萬騎兵進駐江陵,並擔任南郡統帥,統領沙摩柯五萬蠻兵和龐統送過來的五萬銳士精兵。
夏口的魏延部,做了重大調整。
三萬精銳級藤甲兵,被陳武帶到了南郡江陵,歸黃忠統領,然後,從相鄰的廬江,鄱陽郡調集十萬府級精兵,進駐夏口。
陸遜的十萬水軍,依然屯於江陵長江。
除此之外,邢道榮將徐庶派到江陵,進入軍中,擔任軍師,輔助黃忠。
如此,南郡聚集了四萬騎兵,五萬銳士級蠻兵,五萬銳士級精兵,藤甲精銳三萬,以及西關鄧艾部八萬,共有二十五萬人。
這是可以隨時出戰應敵的軍隊。
若加上陸遜的十萬水軍,和夏口魏延部的十七萬人,楚國在魏楚邊界,一共安排了四十七萬大軍!
和曹操的‘虎豹騎’一樣,直屬楚王邢道榮的二萬‘天罡斧衛’,和龐統訓練出來的一萬‘赤炎羽營’,留在長沙王城未動。
荊州、揚州、交州各郡府的刺史,太守,大半被調至長沙。
這些人都是擁有等級,武將技,軍師技的武將文臣,至此大戰前夕,可不能浪費!
另外,八十八個府城,百多萬的府兵也做好了出兵準備,隨時可以開赴南郡作戰。
可以說,楚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打算,就待齊蜀燕三國態度明朗了。
建楚十二年,夏。
領命訓練新軍的邢社,近一年時間,第一次回到了長沙王宮,求見邢道榮。
某偏殿。
“父王!”
邢社拱手,沉聲說道:
“‘武鬥戰兵’訓練完畢,隨時可以奉命出戰,請父王查閱!”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