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武帝的榮光(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楊金海看人應該是準的,就憑他從京城出來到現在,不管是指揮軍隊作戰,還是內勤軍務,他都做的井井有條,辦事穩重,從來沒有出過大差錯。
若說最大的敗筆,也就是在金沙江上被偷襲,那是楊金海也沒有料到的。
當然,刺殺這種事情往往是防不勝防,趙小年也不可能把這事歸罪在楊金海身上!
所以,對於這個度姆,他的判斷就是——耍詐!
那要取消這一次動手嗎?
楊金海和王世通同時點頭。
兩位老將軍一起說道:“殿下,此事性命攸關,而且,子旦卓吉的目的無非是想盡快打勝,雖然燒了咱們糧草,但是昨天的戰馬也是糧食,夠咱們補充的了,再堅持十四五天也不是難事!”
王世通道:“我已經傳信給西川府,應急的糧食最多七天就能送來!”
趙小年點點頭。
說起來,大建比吐蕃就是這點上有優勢。
不管是直接送烙餅過來,還是運糧食都是比較方便的應急食品,不像吐蕃人,常用的食物以肉奶為主,這些東西體積大,不好搬運,而且,因為近年來獸軍的不斷發展,這些牛羊被吃的差不多了,反而讓他們很緊缺。
雖然現在被燒了糧草,可是廣庭軍的糧草還在,接濟一下也不成問題、
當然,子旦卓吉有一件事情他並沒有好好想過,這也是他愚蠢的敗筆。
趙小年在做聖使的這段時間裡,接受了不少百姓送來的食物,雖然牛羊較少,但是那些地主老財也送來了大量的活雞,還有青稞面什麼的,這些是趙小年的財產,現在遇到這事情,也可以把那些吃食全部都捐獻出來給王世通救急。
中原人和吐蕃人不同的是,吐蕃人養雞是為了吃雞肉,而大建人養雞,是為了吃雞蛋,所以,目標不同,結果也不同。
就比拼糧草這一點,大建還真不虛他吐蕃。
是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好的辦法無疑是跟子旦卓吉耗下去,因為對大建來說,最優勢的是目前擁有十萬大軍,但是弱勢是,在草原上,步兵永遠不是騎兵的對手,而且, 哪怕是大建的騎兵,在騎射方面也不是吐蕃騎兵的對手!
說白了,在草原上,佔據地利優勢的吐蕃騎兵要比大建騎兵更有優勢,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還就是消耗糧草,比拼補給才是大建的優勢,而吐蕃,子旦卓吉現在巴不得把趙小年滅了,他好回去繼承大統做他的吐蕃王!
那接下來要如何打算?
趙小年陷入了沉思當中。
楊金海說的也沒錯,但是眼下並非僅僅是糧草問題,要知道,大建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高原上的氣候,雖然現在是剛剛入秋,但是早晚溫差已經開始變大,如果再繼續下去,一個月後幾乎就要進入入冬的時節了,那時候對大建軍隊也是一個挑戰。
所以,現在的情況並不簡單,反而相當複雜,雙方的戰爭看似平淡,多以拉鋸和冷戰為主,但實際上,這就如兩個劍手過招一樣,試探,試探,再試探,目的就是一劍致命。
這個出手的機會很小,往往很難把握,但是,卻又非常急迫,不容有一點失誤。
所以,有時候勾心鬥角的的根本就在於……毫無底線!
大國有大國的手段,小國有小國的不要臉。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