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智慧製造是一個體系,而不是很簡單的搞一搞機器人生產線就行了。”

這時候,許振鳴翻開自己的筆記本,把自己準備好的理論介紹一番。

按照他這套理論,智慧製造應該從設計開始到產品下線,整個產品鏈都要實現智慧化。

比如說,汪國友正在設計的36針電腦繡花機。

第一步要用軟體模擬的方式確定好這款產品的效能;其次36針電腦繡花機的資料透過網路傳遞到生產部,透過軟體自動生成產品訂單;訂單分解,下達到大鉚焊基地、大製造基地開始製作零部件。

大鉚焊基地用數控等離子、或者將來的數控鐳射切割機等裝置自動下料;碼垛機器人自動分揀這些切割好的材料,不合格的材料作為廢料處理,合格材料被搬運機器人倒運到自動組對生產線。

自動組對生產線用碼垛機器人擺放各種工件,焊接機器人點焊鉚焊件,鉚焊件隨著傳送皮帶傳遞到自動焊接生產線。然後,自動焊接生產線的焊接機器人,自動焊接鉚焊件,自動打磨機器人開始打磨焊接焊縫。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所有的生產工序都是透過工業機器人來完成的。

生產工藝透過電腦輔助運算好,36針的電腦繡花機,從設計開始,到成品出來,幾乎都是自動化的生產,無需幾個人工參與進去。

這就是智慧製造1.0的概念!

德國人已經開始摸索出一套理論,並且在一些行業中開始應用了。比如說,他們的魚類製品工廠,現在就基本上能實現無人化生產了。

“許董,那我們集團公司如果能實現智慧製造1.0的技術,我們那些工人怎麼辦?”聽完許振鳴的介紹,陳登亮驚慌失措的看著許振鳴。

陳登亮曾經參加過汽車自動衝壓生產線的研發工作,知道許振鳴所說的這種智慧製造1.0的方式有可能實現。到那時,他所管理的大鉚焊基地恐怕就沒有幾個工人嘍。

“工人?工人們都要給機器人提供技術資料,讓機器人來學習人類的各種技術呀。”

“對!芮總說得有道理。智慧製造1.0的體系還不太成熟,許多崗位是離不開工人的。”

“比如精密裝置裝配這方面,機器人肯定沒有我們老八級鉗工技師們厲害。”

會議室裡,年輕的中層幹部們都站起來說出自己的觀點,替許振鳴回答陳登亮的提問。

而他們不知道,二十年過後,德國人的汽車發動機工廠幾乎都不需要工人了。德國有的企業未來解決人口就業的問題,還會配置少量的工人做輔導工作。

當然,一鳴集團公司要做到那一步,最少也要二十年的時間。智慧製造的理論也要升級到4.0的版本。

“諸位,我們搞工業機器人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以前因為計算機技術的限制,工業機器人只能達到1.0或者1.5版本的狀態。”

“現在我們研發出朱雀·酷睿I晶片,完全有能力提高工業機器人的各種能力。所以,我們現在提出智慧製造1.0的理念正好合適。”

這時,許振鳴接著又說道。

他沒有回答陳登亮的疑問,而是認為一鳴集團公司的機械製造部門,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工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車間智慧化裝備的應用水平。

也只有這樣,智慧製造1.0的管理理念才能順利實施。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