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鳴認為這條全自動衝壓生產線的論證需要一段時間,最少也要兩三天。徐培東肯定等不及,於是決定帶徐培東等人先走馬觀花看一遍再說。

徐培東早就迫不及待,大手一揮,“好,讓我們都見識一下國產第一條全自動衝壓生產線。”說話間,他已經邁步朝生產線的頭部走去。

這條生產線,附帶汽車鍍鋅板的開卷、剪下、碼垛、搬運等工序。按照汽車製造行業的劃分,生產線頭部這一段流水線應該叫原料供應生產線,不屬於全自動衝壓生產線。

但許振鳴考慮到汽車鍍鋅板原料的生產、倒運比較費事,所以就整合到一條生產線上。

汽車鍍鋅薄板的開卷、剪下和碼垛等工序,國內也有類似的生產線。但那些裝置都是半自動化的操作,需要大量的操作工來介入才行。

而一鳴集團公司開發的這條生產線,除了吊裝鍍鋅鋼卷需要人工操作、監護以外,整個原料生產線上此時並不需要操作工。

在PID控制系統的管理下,碼垛機器人用機械手的吸盤把剪下好的鍍鋅板自動碼垛,壘放的整整齊齊。壘放好的鍍鋅鋼板,由搬運機器人小車倒運到自動衝壓生產線的中部位置。

僅僅這道工序,一鳴集團公司的這條生產線就節省十幾個操作工崗位。

“太先進了,跟德國人的工廠有的一拼。”

“這個機械手為何會如此準確?它怎麼不會把鋼板給壘放偏了?”

“小李,你快看機器人的頭部,好像有兩道紅色的光線伸出來。”

“哦……我知道了。這個碼垛機器人原來是透過紅外線感應器來觀察鍍鋅鋼板工件。”

這時,李強的技術團隊成員們,都非常好奇的議論著。他們如同劉姥姥進入大觀園,既然好奇又激動。

這些人當中,有人曾經去過國外,在德國的工廠見過類似的生產線,所以還能看懂一些原理;而那些沒有去過德國的工程師,此時簡直就好比進入科幻的世界,認為這種全自動的生產方式太不可思議。

看著手下這些土包子的工程師,李強笑了笑說:“德國人正在搞得機器人2.0技術,就是準備用機器人來代替所有的工人崗位。關於這種技術,全球也只有日本人才能跟得上德國人的腳步,即便米國人也不行。”

“李部長,現在應該增加一個華國人。我們廠不也是要用這種先進的生產線嗎?”這時,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婦女工程師,笑吟吟的提醒李強。

李強聞言得意的一抬下巴,“那是!我們廠在徐廠長的領導下,沒有走彎路,引進的裝置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

“李部長說得對,我們徐廠花小錢辦大事,已經為國家節省許多資金投入。”

“要是沒有我們徐廠長,我們今天也不知一鳴集團公司的技術這麼牛啊。”

“對對對,一鳴集團公司的技術在全球都應該算領先的。”

技術員們七嘴八舌,都跟在李強的後面奉承著徐培東。

許振鳴還沒看出來,李強原來也會拍馬屁。不簡單吶。既然李強能看懂這條原料生產線的工藝原理,許振鳴也沒在此地多逗留片刻。他領著眾人朝自動衝壓生產線的中部位置走來。

這時候,一臺搬運機器駝著一摞鍍鋅鋼板在軌道上快速滑動,不久以後就來到自動衝壓的工位附近。負責倒運的自動叉車也跟著一起滑動而來,從下面叉住木托盤,把鍍鋅鋼板給倒運到工位上。

這一系列的動作和流程,都沒有用操作工來參與,全部由三臺機器人來完成。看到這一幕,徐培東等人徹底呆住了。“這幾臺機器的動作怎麼會如此準確?”他們都如是想著。

“嘶……”這時,李強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的目光正盯著這幾臺搬運機器人下方,發現並沒有電纜、紅外限位、機械限位等控制系統元器件,所以才這麼震驚。

“許…許董,你們這個地方為啥不要電纜?”想了半天沒搞明白,李強只好問許振鳴。

聽到這話,其他的工程師反而比較震驚的看向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