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事情以後再想,反正現在想了也不能做決定。

和孩子們相處一會後感覺關係融洽了很多,吳衛就帶他們一起去新開挖的池塘邊玩。

這是吳衛費了一番心思做出的新設計,把他記憶中家鄉門前的池塘給弄出來。

小時候他最喜歡看門前的池塘邊的垂柳,水裡的鴨子和鵝游來游去的。

那場景感覺溫馨又親切,所以這麼多年他一直都想再看一眼那種場景。

這次剛弄好錦玉就帶著孩子們回來了,他要讓孩子們也看看他小時候最喜歡的地方。

池塘裡的鴨子是宮女們把御膳房準備烤的鴨子給放裡面了。

結果這些鴨子不是游來游去,而是在水裡面飛來飛去的撲稜翅膀把水面濺起很多水花。

孩子們一看這場景真是刺激,不由的拍手叫好。

不過那些鴨子顯然沒有什麼經驗,撲稜累了就停下來不動了。

孩子們著急的跳起來要讓鴨子繼續撲稜水花。

吳衛想起他小時候唱的兒歌就拍手教孩子們一起唱,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快來數一數,一共多少鴨!”吳衛都記不清歌詞了,不過旋律還是很清晰的。

顯然孩子們並不能理解這兒歌的精髓。

老大抬頭看著吳衛喊:“父王這裡沒有橋啊,哪有橋啊?”

老二也不甘示弱的喊:“父王你少數了一和三和五三個數字。”

老三嘟嘟囔囔的說著:“父王,我也不知道多少鴨,不過我喜歡吃烤鴨。”

老四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就抱著吳衛的大腿喊:“父王抱抱,我看不到。”

錦玉站在一邊冷眼看著吳衛臉上的尷尬表情,其實她在極力憋住笑。

誰叫吳衛對孩子們的邏輯一竅不通呢?

這個時候就不應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就順著他們的話說。

然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等他們發覺沒有辦法的時候自然就會自己轉移話題。

這是錦玉帶孩子帶幾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他們自己認為不容易辦到的事情就不會繼續,因為那是在為難自己,這樣的事情他們不會做的。

要是父母為難他們讓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那他們一定會想出很多為難父母的事情來,屢試不爽。

吳衛救助的看著錦玉,錦玉偷笑搖頭。

吳衛只好撿起一邊的鵝卵石扔進水裡:“你們看鴨子又開始遊起來了。”

果然這招比較好用,孩子們不再糾結吳衛話裡的問題,而是學著吳衛的樣子去撿鵝卵石。

小石頭扔到水裡,嚇得鴨子都往另一邊游去。

他們就邁著小腿繞著池塘跑過去,宮女們和奶孃們也跟著跑,一大隊人看著好熱鬧。

吳衛站在錦玉身邊看著她笑:“你看我聰明吧?”

本來他就是想要錦玉誇誇自己,錦玉還真的誇了他。

吳衛只感覺全身都順暢臉上笑意不斷。

原來最舒服自在的時刻就是這樣子的。

一家人整整齊齊的開開心心的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看著孩子們在笑在鬧,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