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點頭接納了楊將軍的建議。

他覺得飛燕國的人就是不長記性,上次才恨恨教訓過一頓,很快就忘記了疼。

這次一定要打到他們服氣為止。

飛燕國老國主知道幾個兒子在自己還沒死的時候就開始這麼亂來,不由的氣的一口氣沒上來真的就氣死了。

這下好了,幾個兒子也不用裝了,直接撕破臉,各自為政,這邊對吳衛發出的五萬人馬糧草也沒有人管,很快就面臨著吃不上喝不上的境地。

吳衛這邊迎敵的將軍們都是聰明人,一看到這個情況,也不打仗了,直接過去和談。

把事實擺出來給他們看,沒有吃的喝的能頂幾天啊?

而且攤上那麼一個主子以後怎麼樣還不知道呢。

不如就加入慶豐好了,這邊不僅好吃好喝的供著,還讓他們回去把家人接來。

本來飛燕國的人馬是不想和談的,可是面對現實問題命都沒有了要骨氣做什麼?

加上可以接家人到慶豐去生活,他們就答應了。

等都談好了以後問怎麼接家人?

慶豐這邊的將軍大手一揮當然是正大光明的過去接了啊。

本來楊將軍給他六萬人,加上現在忽悠過來的五萬人,十一萬人馬就浩浩蕩蕩的往飛燕國境內殺去。

不過本著不濫殺無辜的原則,只要抵抗不激烈他們都是勸降為主的。

對於百姓從來不騷擾,也不搶他們。

那幾位都想當國主的王爺一看這架勢都不搶不爭了,開始和吳衛和談,只要停戰什麼都好說。

吳衛才沒空搭理他們。

百姓的眼睛都很亮,跟著那樣的王室哪有什麼好日子過,不要大軍打過去,就自己往慶豐這邊靠,直接開門迎接大軍的到來。

等到小仙兒長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飛燕國基本上都是慶豐的了。

那些投降的人馬也和家人們團聚,吳衛平白又多了數十萬人馬。

不過他對於接管飛燕一點興趣都沒有。

讓之前娶了飛燕公主的那個慶豐王室後代帶著公主回飛燕去接管。

不過飛燕以後不單獨成國,要依附吉日蒙圖國,成為一個諸侯國,駐守大軍是吳衛的人馬。

那對小夫妻就擔個名,沒有任何軍事力量,當然官員的任免什麼的吳衛不管,他可以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

關鍵是要在吳衛兒子成年之前培養出來,不然吳衛會派兒子過去接替他們的。

這就是吳衛打的主意,混亂的開始讓別人去搭理,等捋順了兒子再過去。

雖然有點不厚道,可是要不是飛燕那幾個不成器的王爺自己作,吳衛也不會這麼幹。

至於那幾位怕死的飛燕王爺,吳衛給送草原去放羊了。

他們也沒有意見畢竟活著才有翻身機會,加上還有慶豐王室在那。

他們本來想著能不能合作一下結果看到人家悠哉的活著還有專人伺候,和他們不是一個待遇的。

原本結盟的心思也沒有了。

吳衛什麼都考慮到了才會送他們過去,不然哪能那麼輕易的放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