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想的事情和張謹行他們想的自然不是一個檔次。

吳衛在考慮以後要怎麼發展起來,發展起來以後怎麼平衡這些人之間的關係。

畢竟三千士兵有一些是本身就是土匪出身的人,還有很多是窮苦出身的人。

目前來說不會出現大問題,畢竟還是最初階段。

一旦以後發展壯大起來,吳衛和東夢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再管的很細緻,自己內部如果出現矛盾要怎麼解決。

這就需要提前想好一整套管理機制,把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想好解決方案。

就算吳衛最後不一定能成功,他也有信心拖住國主十年八年打不倒自己。

這樣也是需要吳衛把十年八年之間可能會遇到的麻煩提前預料到。

不是吳衛在那杞人憂天,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為什麼要去煩惱的想方案呢?

吳衛畢竟做過國主也經歷過內亂,所以對接下來發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大致都能預料到。

說好聽點這叫未雨綢繆。

有句古話怎麼說的來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樣的意思。

張謹行對於不斷的有其他城鎮偷偷到夢城遠郊或者鄉下投奔而來的百姓們頭疼不已。

雖然說人多是好事,可是夢城就這麼大,能養活的人是有限的,這樣無限的有人偷偷的過來安家,那不是在和本來這裡的百姓們搶生活資源嗎?

無論張謹行怎麼派人各種圍追堵截都收效甚微,看著冒出來那麼多的草屋草棚和人口,張謹行簡直要禿頭了。

最後他無奈只好找吳衛商議對策。

吳衛聽完後直接就笑了,說這是好事啊。

告訴百姓們不需要費事往夢城搬遷,過來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既然這麼想要當吳衛的子民,那好辦啊,繼續擴張領地不就好了。

張謹行張大了嘴巴看著吳衛,他還以為吳衛會有什麼好辦法呢。

結果就這?

擴大領地誰不想啊?可是咱就三千人馬啊!

守一個夢城都夠嗆的了,還要擴大?

吳衛似乎明白張謹行心裡的想法。

“不要擔心,我們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擴張了。”吳衛很自信的說完就揹著手離開了。

張謹行想要說的話還沒有說完,看著吳衛的背影陷入了苦惱中。

吳衛一個人騎著馬到夢城四周的臨城全部轉了一圈,距離夢城最近的華慶城,這個應該最好拿下來的。

還有其他接城也就三五十里的距離。

吳衛回來給每一個城裡主管的官員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要是願意投靠自己的明天到夢城來喝酒。

發出去五封信,結果收回來八封信。

距離夢城一百多里兩座城,和距離夢城三百里的木秀城是主動發來的投誠信。

實在那裡主管的官員感覺自己在朝廷中永無出頭之日,所以決定拼一把投靠吳衛或許能翻身。

吳衛看著這些信不由的笑了,這個飛燕國的國主到底當的有多失敗?

自己三千人就能鬧得這麼大的陣仗,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有了九座城池。

吩咐張謹行準備明天的投誠酒宴時,張謹行還以為吳衛在說胡話。

不過他還是按照吳衛的吩咐去照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