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大帳之內(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實,這也多虧了秦軒對待俘虜的策略。
如果是按照大秦以往的作風,打下一處領地,肯定是以安撫為主。
不但會減免三年的稅賦以示天恩,還會反過來發放糧草以安撫當地民心。
可是秦軒在領兵打下嶺南和棒子之後,雖然也安撫。
但更多的,是鐵血手段!
對於辰國的處理,全部充作了奴隸參與到勞作之中。
每日只需要給予最低限度的糧食,能讓他們活下去就可以了!
而這些奴隸開墾了大量的良田,在皮鞭和食物的誘惑下努力工作。
良田收穫自然頗豐。
而這些開墾種植的只是奴隸,不是大秦子民。
所以不需要像對待大秦子民一般,要給種植者留多少,而是全部歸入了大秦官署糧倉!
等於憑空多出大量良田的糧草充入大秦官倉之中!
當然,嶺南那邊到底是自己的子民,所以在征伐之後對於俘虜只是判罰一至三年的勞役處罰。
等到刑滿之後就會給予土地和耕牛,成為大秦的黔首。
而不像辰國,只能終身為奴!
如果是在兩年前,大秦遭受蝗災之後為了賑災,會導致糧倉緊張。
大秦的國力也會受損。
但即便如此,也能憑藉當時的國力安撫下來。
現在有了更多的土地和奴隸,等於是把嶺南和棒子那邊收成的糧食用來賑災,而且還有富餘!
對大秦來說,自然就沒有什麼壓力了。
況且,大秦還有產量恐怖的番薯這個大殺器。
自然不用為糧草感到頭疼。
要不是大秦沒有足夠的戰馬和騎兵,單單憑藉充沛的糧草就有遠征的能力了!
只是用步兵軍陣遠征速度緩慢,耗時太長,對國力消耗過於巨大,才沒有動手。
和胡人保持著友好的態度。
等過上三五年,秦國繁衍出了足夠的戰馬,就是大軍深入草原之時!
這些,東胡和匈奴高層都看得很清楚。
大家都心照不宣。
所以才迫切想要擴充套件地盤,以壯大實力,為迎接將來的變故作準備。
冒頓也是深知時間緊迫,才會趁著大秦國內受災的時候動手,弒父奪取了權力!
就是算準了秦國目前沒有發兵的能力!
如此冒險,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國運衰敗,從一個強大的帝國重新四分五裂!
簡直是不敢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