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生怕大秦看不到,琢磨著是不是要自己派人宣揚。

既然有人幫忙傳遞了,還能借他人之手錶功,攝政王又怎麼會錯過呢!

所以,伊摩利才會如此篤定,公開的派人送信。

護衛恭敬的領命退下,牽著馬匆匆出營。

果然

還沒有走出第一道檢查的時候,就被人給攔了下來。

並把懷裡的竹筒搜查了出來,直接送了上去。

正如伊摩利所預料。

攝政王在看了字條之後,只是略作思略。

便揮了揮手,下令:“放行!”

護衛出了大營,一路向著秦軍過來的方向疾馳。

預計,在子時以前就能抵達。

其實大秦十五萬精騎相距匯合的地點也不遠了。

只是秦軒故意拖延,以消耗雙方的糧草。

才走走停停,下午的陽光太烈,直接安營紮寨了。

快馬只需要三個時辰的路程,恐怕還得走三天才能抵達……!

在子時的時候,竹筒被送入了大秦營中。

秦軒正揹負雙手,看著懸掛的輿圖,反覆推敲著。

此戰關係甚大,不容有半點閃失。

所以,即便在朝中已經有王翦等老將經過仔細謀劃,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每當處理完軍中事務後,就會仰頭觀看懸掛的輿圖。

以查漏補缺,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畢竟,此戰不僅關乎大秦未來的國運。

同樣也關乎到是否還能坐在儲君之位!

如果此戰大敗而回,恐怕迫於朝堂的壓力,和安撫大軍犧牲的家眷。

就必須要有一個人出來背下罪責,讓天下百姓宣洩心中的怒火了。

以屠睢和李信的身份地位,是還不夠格承擔八十萬大軍覆滅的!

唯一的人選,就只剩下此次領兵的主將,大秦的儲君了!

所以秦軒才異常的小心!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走錯一步導致大軍萬劫不復!

其實秦軒並不需要如此著急。

反正以大秦的強大的國力,和彪悍的軍械,胡人即便如同大秦一般。

冒頓把整個草原都統一了又如何?

二十年之內怕是也不敢侵擾大秦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