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六個頭髮蓬亂,臉上沾滿灰塵的男子手腳戴著鐐銬,被押到了行刑臺上。

他們的罪名,則是賑災不利,還貪墨糧草!

當然,所謂的貪墨糧草,是貪墨由縣令等人籌集而來的賑災糧草,和朝廷沒有關係。

雖然聽起來數額不少,足有千人吃一個月。

但是放在城內外有數萬災民來說,就是杯水車薪了。

所以,六人被判了腰斬之刑!

為了宣洩城中災民的憤怒,將怨憤都轉嫁到六人身上,官府是經過了大肆渲染的!

甚至還特意搭建了三米高的行刑臺,以讓城中百姓觀看!

城中百姓看到六個貪墨糧食的秦吏被殺,心中的怨憤也減輕了不少。

即便吃不飽,也不會再生事。

因為,官府已經盡力了。

連縣令和縣尉等大老爺都拿出了自家的糧食救濟災民,還有什麼可怨憤的呢?

心中對蝗災的最後一點怨憤,也在目睹六人被行刑後熄滅。

如此一來,不但殺了六個敢揭發貪墨之事的人,還用六人的性命換來了對災民的安撫。

簡直是一舉兩得!

官府自然是要大肆宣揚,召集更多的城中百姓來觀刑。

當六人被押上三米高的邢臺時,並沒有立刻行刑。

縣尉在等。

等災民宣洩憤怒!

不多時,現場已經有了三千人之多!

不知道是誰先動手,將一塊石子扔了上去。

其他人見狀紛紛效仿,撿起地上的石子砸向上方六人。

嘴裡還不住的大罵!

主吏掾李問等六人站在邢臺之上,身上被鎖鏈牽制,連低頭都做不到。

只能站在原地,讓石子砸得頭破血流!

幸好石子不大,只是破皮流血。

要是石子再大一些,恐怕就要命了!

這一招,後世的崇禎皇帝也用過。

殺袁崇煥,緩解了百姓對戰事失利的怨憤!

所以,當觀刑百姓看到袁崇煥被凌遲時,不但沒有半分憐憫,反倒爭搶被劊子手丟下的肉!

此時縣尉的舉動,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人睜著眼睛,目光中透著悲哀。

哪怕鮮血流進眼中,依然不願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