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中間就要考慮以雞鴨的死亡來緩解蝗災來換取未被禍禍的莊稼到底值不值了。

不夠只是略作考慮,便排除了這個想法。

雖然有了馳道讓運輸更方便,但是以現在的運輸手段一路上不知道要死多少。

再說了,等到運抵的時候恐怕蝗災都結束了!

所以,鼓勵災民捕殺蝗蟲,並開倉放量。

再設立粥棚,以收攏流民,免得到處流竄。

對於蝗災即便是放在兩千年之後的科學技術也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即便能夠大規模捕殺。

但是造成的危害,依舊是很大的。

所以,放在目前的大秦來說也只能堅持苦熬了。

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隨著中樞詔令的下達,各郡縣都開放糧倉救濟受災百姓。

又設立了不少的粥棚,以收攏那些因為吃不飽飯只能奔投郡縣城的流民。

以免流落在外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情況。

各大守備營也全部出動捕殺蝗蟲,幫助災民。

同時,也派出了大量兵力維持秩序,以免被六國餘孽趁虛而入挑起混亂!

可以說,因為大秦的一統,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十座郡城受災,其他郡城都送去了糧草支援。

秦軒更是在下達不惜一切代價救災的同時,免去了受災百姓三年的稅賦,以修養生息。

也在報紙的大力宣揚下,讓大秦百姓深刻體會到了大一統的好處!

要是換了七國混亂的時代,應對周圍六國的蠶食還來不及呢。

哪裡還有更多的糧草救災呢。

若是放在春秋時代多如牛毛的列國,一些小的國家整個都在受災之中,哪裡還有能力救濟災民呢?

秦軒的連番命令下,大秦在有序的運轉。

在報紙的宣傳下,也大大增加了六國遺民融入大秦的凝聚力。

傍晚,太子別院之內。

秦軒翻看著快馬松來的彙報,心頭鬆了口氣。

經過朝廷七天的努力,雖然蝗災還在持續,但好歹是穩住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