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秦軒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再未遇到抵抗。

即便是沿途遇到了一些部族的領地,也是發現早已人去屋空。

有了真番部的遭遇,誰還不怕呢?

一來是擔心部族遭遇秦軍,若是被攻下的話後果承受不起。

另一方面就是擔心抵抗過於激烈,萬一讓秦軍傷亡慘重,就不好收拾了。

那些老狐狸都清楚,辰國是抵禦不住秦國大軍進攻的。

若是最後和談的時候,因為某個部族因為激烈抵抗殺了太多的秦軍。

而秦軍和談時提出要滅了這個部族報仇才肯繼續談。

他們相信,其他人絕對會裝作不知情。

眼睜睜看著另一支部族被滅了給秦軍消氣,以爭取將來有利的和談局面。

而真番部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真番首領不甘心,但沒有其他人的支援也不敢貿然帶兵回去支援。

單是糧草就是一個大問題!

退一萬步說,目前手裡還有兵,將來和談之後大不了耍無賴強迫聯盟支援糧草和女人,以繁衍重建。

三萬大軍在手,真要耍起橫來,其他幾方也是忌憚不已。

畢竟,真番部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足以顯示在當地是頂尖的大部族。

而聯盟裡最弱的部族,人口才不過六七萬,兵力不過萬餘人而已。

若是每個部族都有十幾萬人,兵力達到五萬。

九個部族組成的聯盟豈不是有四十五萬兵力?

真要有如此多的兵力和人口,殷氏根本不是對手!

自家人知自家事。

辰國聯盟是各人自掃門前雪,根本不可能為了其他部族去玩命的。

就算辰王下令,也不可能。

除非辰王肯把自己的主力放在最前面!

辰王也不傻,自然不肯的。

要不然兵力受損,辰王恐怕就要換人了!

在勾心鬥角之下,能強大得起來才怪了!

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激怒秦軍,最後成為和談的犧牲品。

在當夜,各部族的首領就下達了緊急命令,讓所有族人都向王城靠攏。

不大的王城裡已經擠滿了各部的貴族,普通人只能待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