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此戰讓項羽在這些諸侯王心中奠定了不可敵的印象。

大戰結束之後,眾諸侯王前往項羽大帳拜見,一個個心虛得無人敢與之對視!

這就是看似強大的聯盟在大遇到危機時的真實情況。

眼前的辰國,就是如此。

也正是因為各自都想儲存實力,都想讓其他部族頂在前面。

既打擊了殷氏,又讓競爭對手兵力損耗,簡直是一舉兩得。

一個個都這麼想,誰還會玩命廝殺呢?

才讓兵力更少的殷氏在數百年對持中,反倒一直佔據上風。

畢竟,殷氏王朝就一個大王,所有人都要聽從大王的差遣。

若是武將敢違令,會被治罪。

辰國聯盟卻是戰前推諉,拆臺、臨陣脫逃都是常事!

反正背後都有人撐著,違抗命令退走也有人保。

臨陣脫逃保住兵力才是大功。

傻乎乎的和殷氏硬拼,損耗了實力就算獲勝,在後面的大佬看來也是錯!

這種事情,彼此已經心照不宣了。

爭鬥,在哪裡都有!

傳兵令見並沒有特別指示,立刻趕回前鋒軍中彙報。

上將軍並沒有指示,說明按照之前商議的方式處理便是了。

當傍晚時分,隨著爆炸聲的停歇,戰鬥才落下帷幕。

這一戰,在任務佈置中可沒有手下留情的指示。

前鋒的幾名校尉在佈置的時候,基本是火力全開!

畢竟,大秦軍功考核中是對攻伐規模,殲敵人數和俘虜人數,以及己方傷亡情況來判定的。

如果己方傷亡過大,即便勝了也不會記錄軍功。

所以,幾名校尉在指揮圍攻的時候是不計成本,打了一場土豪戰!

連炸藥包也用投石車源源不斷的投入真番的部族中。

簡直就像是投擲的石頭,不要錢一樣!

反正秦律中關於軍功的計算裡,也沒有對軍械損耗的考核。

天空中,也有大風箏時不時投下炸彈,炸燬較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