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個月之前,當這位燕國公子聽聞秦軍在全國大量徵調糧食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暗暗猜測是否大秦有戰事。

畢竟,當初調集五十萬大軍前往南方的動靜太大,想不引起注意都難。

只不過當時南方軍團只是駐紮在了南邊,並沒有展開軍事行動。

就彷彿是屯兵南方當做一個軍師要塞一般。

那個時候五十萬大軍只是整訓,若是大秦其他郡城遭到襲擾,立刻就能調遣這支大軍支援。

所以,各方勢力只是關注,卻並沒有什麼想法。

那可是五十萬大軍,別說是區區殷氏,就算是胡人都招惹不起。

在他們看來,若是沒有大戰,頂多算兵力調動而已。

對於秦軍還是很忌憚的。

可是短時間內大量糧草的調動,但凡有點經驗的武將都看得出來,秦軍這是要有大動作了。

畢竟,兵書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也是各國武將都遵循的規則。

要是斷糧,即便再勇猛無敵的大軍也得被餓死。

餓不死也沒有力氣打仗,一旦發生譁變,弄不好連主將都會被餓到造反計程車兵是殺了!

所以,秦軒為求穩妥才會等糧草抵達之後才發兵開戰。

大秦的糧草頻頻調動,預示了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而五十萬大軍駐紮的位置來看,對哪裡用兵已經不言而喻。

嶺南很大,一旦開戰必定會牽制五十萬大軍。

若是戰事不順,恐怕秦軍更是損兵折將兵力大損。

想要結束嶺南的戰事,讓局面徹底穩定,沒有個三五八年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嶺南開戰,五十萬大軍就無法再動彈了。

若是隨意抽調大軍回援,甚至可能因為兵力不足導致征伐失敗。

按照慣例來說,只要不是兵臨城下被敵人打到咸陽京師重地,是不會隨意調動那支大軍的。

而北方二十萬大軍又被匈奴牽制,同樣無法動彈。

秦國三十萬大軍分佈在全國三十幾個郡城,兵力就被攤薄了。

如果攻打遼東郡,所面臨的秦軍就不會太多。

秦國為了保地方穩定,也不可能抽調其他的地方守衛前去支援。

要是當地沒有足夠的守軍,很可能被潛藏的六國之人趁機叛亂造反的!

燕國這位公子是算死了秦軍主力被牽制,即便燕國的領地被奪回,秦軍也只是看著。

只要不打到咸陽,就不會引起劇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