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內部也有太多眼睛盯著,一旦形勢不妙,必然會被各方彈劾。

畢竟,拋開可能戰敗不談,就憑各方勢力想要獲勝保住現有的地位,就不會允許失敗。

如果出現頹敗的趨勢,廟堂之上立刻就會引來鋪天蓋地的彈劾。

被臨陣換帥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旦被換下來,就再也沒有重新被啟用的機會了!

誰不敢說得到指揮權就能一路高歌猛進,打得秦軍節節敗退。

能夠擋住秦軍進攻步伐,就已經頗為不易了!

除了留守王城的軍隊,能夠指揮調動八萬大軍就不錯了。

八萬對戰三十萬,那是找死!

千百年的戰爭中,以弱勝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就如今的形式,沒人敢保證扭轉戰局。

而且一旦戰敗,作為抵禦的統帥給秦軍造成巨大傷亡的話,仇可就結大了!

就算秦軍最終沒有屠城,恐怕也不會放過給其造成阻礙和傷亡的將領。

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沒人去爭搶。

甚至有武將已經悄悄後退,避免引起衰王的主意。

心裡琢磨著怎麼才能降低秦軍對殷氏王朝武將的仇恨了!

衰王跪坐在上方,見始終沒有人敢上前答話獻計,眼中露出憤慨之色。

惱怒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落在了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身上。

咬牙道:“燕國公子,你就沒有什麼話要說的?”

立刻,以男子為中心,周圍的人都紛紛拉開了距離。

頓時,一名身穿錦衣的男子鶴立雞群的顯露在了下方。

此人,正是燕國的公子。

前燕國最後一任燕王的兒子,姬臻!

當年,燕昭王去世後,燕國迅速衰落。

長平之戰後,燕國企圖趁火打劫,結果連敗於趙國,淪為弱國。

公元前228年,秦破趙都邯鄲,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

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公元前226年,燕王喜聯合趙代王嘉抵抗秦軍。

戰敗後,率公室衛軍逃遼東。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