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巡視中軍(第1/3頁)
章節報錯
畢竟,朝廷真要有什麼其他心思,把人召回去遠離兵權,也是針對手握大權的。
比如秦軒這種手握六十萬大軍的主將,在大戰之後因為聲望達到了巔峰,必然會遠離軍隊。
免得因為太有號召力而出現叛亂的情況。
換作任何一個帝國掌權人,都會有所防備。
距離大秦時代最近的,莫過於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了。
皇后衛子夫的兒子,舅舅更是大將軍衛青!
可惜,漢武帝身體太硬朗,太子終究還是沒能熬出頭。
在被嫁禍之後起兵謀反,當時漢武帝還對這個兒子的血性挺滿意,即便平叛後也不會殺他。
本來謀反的事情很順利,可惜最後一步調兵的時候卻功敗垂成!
若是衛青還活著,陪同劉據前去軍營,憑藉多年來在軍中的聲望和舊部支援,恐怕就是另一個結果了!
所以,無論誰當皇帝,對於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最後安排,都只能是回到京師朝堂之上,或者以莫虛名的罪名給除掉。
王翦在滅六國以後,得到了最高榮譽,卻也只能閒賦下來。
連同兒子王賁,也因為忌憚而不得不早早離開軍營。
所以,南征若是大獲全勝,被以述職為名召回京師並剝奪兵權的,也只是主將而已。
下面的裨將還不夠資格。
再說了,若是一股腦把下面領兵將領的兵權都給剝奪了,誰來帶兵?
到時候豈不是要亂了?
嬴政清楚這個兒子的能力,也相信他將來能鎮得住那些武將。
從頭到尾也沒想過殺掉有威脅的人。
包括當初對扶蘇寄予厚望,也沒想過為了讓其順利繼位而殺武將。
後世的老朱皇帝為了孫子能順利接掌兵權,免得被功勳世家所鉗制,殺得那叫一個狠!
如果還能留下幾個名將,恐怕也不會僅僅四年就被清君側成功了!
所以,等到凱旋而歸的時候,即便把五路大軍的統領都召回京師,恐怕一個個都很樂呵。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還不夠資格被打壓!
回京師述職,只會得到賞賜和皇帝的勉勵,而不會有任何壞處!
當然,這是建立在秦某人想要動手之前的情況下。
無論將來誰繼任皇帝,作為嬴姓一族子孫,都不會允許天生反骨的人存在!
秦軒和王離在大帳中商討了很久,連暮食都是在賬中邊吃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