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在上郡城外一座山頂上,書名身穿文武官員衣服的人站在一塊五米高的石碑下。

秦軒站在最前列,對這一役中陣亡的將士祭奠。

王離和蒙恬二副將位列左右。

就連郡守和有名無實的郡尉也都來了。

上將軍親自主持,面子還是要給的。

年紀輕輕就能被封為上將軍,未來封侯拜相也指日可待。

這樣的人物,必須結交!

仲良還指望著能有人在朝堂上為自己美言幾句,調到沿海富庶的郡城當郡守呢!

或者直接進入朝堂,就更美了……。

而在山下,密密麻麻分佈著一個個方陣,足足十萬大軍有序的排列。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露出莊嚴之色。

尤其是下方的十萬將士,仰頭看著山頂的紀念碑,心中不由升起濃濃的感動。

以往的大戰中,戰死的頂多就是有人回家報信。

有軍功的,朝廷會按照殺敵數量把軍功傳給後代。

可惜作為上陣殺敵的英雄,誰又知道他們的名字呢?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們能夠在石碑的背面留下名字,讓後人知道是為保護大秦百姓而英勇獻身的!

即便百年,千年之後依然能被人知道。

這一刻,十萬將士心中升起了共鳴。

和正在莊嚴祭奠的上將軍之間的共鳴。

雖然這位年輕的上將軍只在開戰前對全軍進行了一次訓話,之後便很少再去軍營。

但在下方十萬將士心中,形象卻越發的高大起來。

一個懂他們的人,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崇敬。

秦軒這一舉動,收攏了十萬將士的心。

雖然很少去軍營,但比起整天留在軍營中操練的王蒙二副將來,在將士心中威望更高!

王離和蒙恬站在第二排,雖然和山下的十萬將士相距甚遠。

但長期在軍中練就的敏銳觸覺依舊察覺到了山下氣氛的變化。

蒙恬心中不由暗暗為扶蘇公子感到悲哀。

首戰大捷,又在戍邊將士心中建立了崇敬的威望,扶蘇公子最後的路也被堵死了……。

以前皇帝還透露過讓其到戍邊歷練的想法,現在恐怕是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