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伴讀(第2/6頁)
章節報錯
元康帝腦子是有包,才會下這種旨意。軍隊還沒有訓練好,更沒有適應海上作戰。這個時候將軍隊拉到海上和海盜幹仗,純粹就是送死。
每一個兵都是寶貝,顏宓當然不會為了滿足元康帝的腦抽舉動,就讓手下的兵去送死。
顏宓打心裡頭鄙視元康帝這種急功近利,近乎腦抽的舉動。不過身為臣子,顏宓還是要給元康帝一個交代。
顏宓口述,由師爺代筆,寫了一封辭藻華麗的奏章。
顏宓在奏章裡面,詳述了十大困難,兩大劣勢,還有海洋季風的影響。這下海,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下,得看天氣。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等到三樣都湊齊了,顏宓自然會帶著兵將下海作戰。
至於這段時間,除了照常訓練外,顏宓讓手下的兵將順便剿滅東南的山匪盜賊。
自從東南鬧海盜以來,東南的山匪盜賊也趁勢而起,一個個囂張得不得了。
衙門捕快和地方守備的戰鬥力有限,往往剛剛到山腳下,山匪就已經轉移了陣地。更有甚者,當地官軍竟然被那些山匪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如今顏宓來到了東南,顏宓自稱東南第二,沒人敢稱東南第一。顏宓只准自己的兵囂張,那些山匪盜賊,是不允許囂張的。
偏偏山匪盜賊不知道顏宓的厲害,在顏宓到達東南後,還成天囂張,毫無顧忌地打劫過路客商。
當地官府能夠容忍,老百姓能夠容忍,但是顏宓不能容忍。
顏宓奉命平亂,這亂,從字面意思來說自然也包括當地的山匪盜賊。
於是顏宓一聲令下,兵將出動,開始剿匪。就當是練兵了。
山匪盜賊遇到顏宓手下的兵,全都倒了大黴。
顏宓手下的兵,全都是從屍山血海裡面殺出來的。收拾幾個山匪盜賊,就跟砍瓜切菜一樣簡單。
顏宓領著兵,從北向南,一路殺過去。所過之處,殺了個屍山血海。凡是上山為寇,不管理由,全都成了刀下亡魂。
有當地官員說,顏宓殺戮太重,有傷天和。這些山匪盜賊,還是需要甄別一番的。說不定裡面有無辜者。
顏宓冷冷一笑,一鞭子抽在官員的肩頭上,將官員嚇了個半死。
顏宓冷酷地說道:“本國公只負責平亂,甄別好壞這種事情,不歸本國公管。即便其中有冤魂,也只怪他們自己有好日子不過,偏偏和山匪盜賊混在一起。凡是和山匪盜賊混在一起的人,統統該死。李大人,本國公的話你記住了?既然記住了,那就將本國公的話傳達下去。以後誰敢在本國公面前嘰嘰歪歪的說教,本國公手中的鞭子可不會認人。”
“你,你……”李姓官員震驚地看著顏宓。沒想到世上竟然有如此囂張跋扈的人。竟然敢當眾毆打朝廷命官。顏宓的眼中還有皇權嗎?顏宓莫非是想當東南王?
顏宓不管旁人怎麼看,他只做自己的事情。就算因此多了三五個罪名,顏宓也不在乎。
顏宓頭上的罪名越多,元康帝才會放心他在外平亂。如果顏宓在東南親民如子,同當地官員士紳打成一片,元康帝就該緊張了。到時候元康帝再也顧不得自己的錢袋子,他會不顧一切地將顏宓召回京城法辦。
總而言之,一個囂張跋扈不得人心的顏宓,比一個愛民如子得人心的顏宓更值得信任,更值得託付重擔。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怪。
顏宓帶著兵,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將東南一帶徹底的梳理了一遍。
盤踞在東南的山匪盜賊,被殺了七七八八。剩下的也不敢繼續留在東南為禍,全都離開了東南,跑到別的省份禍害。
一時間,東南的治安空前良好,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顏宓帶兵清剿山匪盜賊,老百姓舉雙手雙腳贊成,私下裡都說顏魔王還是很不錯的。雖說脾氣大了點,手下的兵紀律差了一點,但是打仗殺匪,這些兵都是一等一的強悍。
只要這些兵不禍害當地百姓,百姓就對顏魔王沒意見。甚至百姓還希望顏宓能夠長久留在東南。
這是結果,是顏宓事先沒想到的。自己沒事找事幹,順手解決了山匪盜賊,沒想到還給自己贏來了好名聲。
顏宓捏捏下巴,他要好名聲有用嗎?沒用。
所以顏宓就去撩撥當地官員。希望當地官員多多彈劾他。最好能夠將他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當地官員對顏宓無比的氣憤。世上竟然有如此不要臉的人。
顏宓剿滅山匪盜賊,對老百姓是好事,可是對官府未必是好事。顏宓將山匪盜賊都解決了,當地官府拿什麼做政績?顏宓此舉,分明是在搶當地官府的飯碗和政績。這在官場上是大忌。
於是東南的官員們,非常有默契的,紛紛開始寫奏章彈劾顏宓。
顏宓撈過界,此事不能容忍。
彈劾奏章到了京城,到了朝堂,又掀起了一場彈劾顏宓的新**。
元康帝看著從東南來的奏章,心裡頭很滿意。顏宓幾乎是將整個東南官場都給得罪了,這樣好,如此一來,元康帝至少放心一半。有整個東南廣場幫他監視顏宓,元康帝不相信顏宓還能翻起風浪來。
哼,只要整個東南官場同顏宓作對,顏宓就得寸步難行。為了補給,裝備,顏宓就只能低頭。
一想到驕傲如顏宓也要低頭,元康帝心中有些難掩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