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給宋子期說親(第2/5頁)
章節報錯
喜春得意一笑,“那是當然。也不看看我是誰,我可是包打聽喜春。”
“哈哈哈……”
宋安然點點頭,讚許地說道:“喜春,你很不錯,就該保持這個勢頭。我們初來乍到,幾乎是兩眼一抹黑。大家都該學學喜春,主動出擊,尋找機會。喜秋,一會給喜春一個一等封賞。”
“多謝姑娘!”喜春喜不自勝。
喜夏等人都打趣喜春,讓喜春請客。喜春笑道:“不就是請客。晚上我出錢,給大家置辦一桌酒菜。”
宋安然湊熱鬧,“我再給你們添十兩銀子,多置辦兩桌酒菜。將所有人都請來,馬婆子也別漏下。就當做聯絡感情。”
“奴婢聽姑娘的。”
說說笑笑,之後宋安然便啟程去給古氏請安。之後又去見大太太方氏,提議在荔香院建一個小廚房,順便在荔香院的後面,靠院牆的地方開一道側門。這樣一來,宋家的人就可以直接從側門出荔香院,然後再從侯府的後門出去,就是大街,方便採買。也就不用事事走大門,麻煩侯府門房上的人。
方氏看在宋家送上銀子的份上,而且事先宋安然也打了招呼,所以這次方氏答應得很爽快。
宋安然還沒回到荔香院,修小廚房的人已經先到了。有現成的房子做小廚房,只需安置兩張桌子,兩個碗櫃,再打兩個大灶,搬來幾個小爐子就行了。不用一天的時間,就全部辦好。至於廚娘,宋家有現成的。
當初離開南州的時候,就考慮到可能不習慣京城的口味,特意帶了兩個廚娘到京城。這會正好派上用場。
當天晚上,宋家人就吃上了正宗的南州菜,一掃之前的萎靡,人人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劉嬤嬤負責給宋子期宋安傑宋安平送餐。
等劉嬤嬤回來後,白姨娘就急切的問她,“嬤嬤,老爺怎麼樣?習不習慣?”
劉嬤嬤見不得白姨娘這副樣子,態度有些冷淡的說道:“老爺好得很,就不勞姨娘操心。二少爺胃口很好,大少爺也恢復了精神,用了一碗飯。對了,奴婢離開的時候,老夫人派了人過來請老爺去說話,說是有事情商量。”
“有什麼好商量的?”白姨娘也不在意劉嬤嬤的態度,她這會只關注宋子期,連兒子宋安平都靠邊站。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奴婢只負責送飯,可不能隨意開口問老爺的事情。”劉嬤嬤從鼻子裡哼了聲,她是不滿意白姨娘。當年蔣氏還在的時候,劉嬤嬤就沒少針對白姨娘。
白姨娘很不滿。如今她住內院,宋子期住外院客房,兩個人隔了天遠地遠。想要見個面,親熱親熱還得找機會找地方。時日長了,只怕宋子期都不記得有她這麼一個人。
更要命的是,侯府的小丫鬟們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個仗著有點姿色,就敢翻天。別說爬床,就是珠胎暗結也不是不可能。
白姨娘本人就是從侯府出來的,她對侯府內裡的齷蹉不敢說一清二楚,至少丫鬟層面的她都清清楚楚。可別到最後防了田姨媽,結果又被小丫頭鑽了空子。
白姨娘跺腳,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才行。
白姨娘傲嬌的甩頭,“哼,不說算了。改明兒我親自去見老爺。”
松鶴堂內,宋子期正陪著老夫人老侯爺說話。
大家先是拉家常,說說蔣淑的過去,懷念蔣淑年輕時候的事情。
接著老夫人口風一轉,“女婿啊,讓安然這孩子管家,也不是個事,你說對不對?我瞧著安然的性子有些好強,估計也是因為管家鬧的。再說了,姑娘一天天大了,總有一天要出嫁。總不能到那時候,還讓安然管家吧。要我說,女婿也該想想自己的事情,早點娶一個回來,一方面替你打理內宅,走動官場上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也好替你管著幾個孩子。”
頓了頓,老夫人古氏又說道:“安然養成如今這性子,依老身看來,就是這些年太放縱的緣故。若是有人從旁這看著她,她也不會如此爭強好勝,半點不容人。”
老侯爺頻頻點頭,“說的沒錯。昨兒發生的事情,老夫也都知道了。雖說是菲兒她們有錯在先,可是安然也太過咄咄逼人。這性子不好,容易得罪人不說,以後嫁了人,又如何同公婆妯娌相處。而且京城這地方規矩大,人多嘴雜。要是安然在外面控制不住脾氣得罪了人,傳出不好的名聲,連家裡面的姑娘都會受到影響。”
宋子期面無表情,讓人猜不透他的情緒。“岳父,岳母,這些年小婿在南州,多虧了有安然幫忙打理內宅,才使得我心無旁騖的處理官場上的事情。安然是有不對,性子的確有些好強,可是不能否認她這些年的功勞。而且她將安傑教得很好,我很滿意。”
老夫人心頭不滿,宋安傑哪裡好了?除了聰明外,哪裡都不好。竟然敢說蔣沐元沒規矩,不知禮,真是豈有此理。上下尊卑都不知道。哼,也就是個死讀書的。
古氏偷偷戳了戳老侯爺。老侯爺輕咳一聲,放下茶杯,“賢婿啊,安然這孩子的確很能幹,老夫都聽說了。你和淑兒將她教得很好。至於性子,她年齡不大,還是有機會改正的。如今要緊的是你得趕緊娶一個回來,好替你打理內宅,管教孩子。還要為你開枝散葉。宋家五代單傳,人丁單薄。就說賢婿你,遇到難處,連個幫襯的兄弟姐妹都沒有。你已經吃夠了沒兄弟的苦頭,難道還要讓孩子繼續吃你吃過的苦頭嗎?”
宋子期表情凜然,不得不說老侯爺最後一番話撬動了宋子期。宋家五代單傳,別說宋子期如今沒個兄弟姐妹幫襯,就連五服以內的族人都沒有一個。
宋家祖籍遠在漢陽,祖宅只有幾個老僕看著。每年清明宋子期回不去,也只能依靠幾個老僕祭祀祖宗。對於這一點,宋子期引為最大的遺憾。若是有個兄弟,或者有一二族人,每年清明的時候,祖宗們也能得到子孫的香火供奉。可如今年年讓老僕代為祭祀,算什麼事。
也不能怪宋子期如此重視祖宗家族。
要知道,自古以來祖宗就是一個家族的立身根本。大周朝這片土地上的人,自古以來的信仰,不是佛教,不是道教,不是儒家,而是祖宗。祖宗才是貫穿古今的最堅定的信仰。
至於儒釋道三教,對自己有用的時候就信。沒用的時候,就拋在一邊。沒錯,這片土地上的人對儒釋道三教的態度就是這麼功利。唯獨對祖宗的信仰,是純粹的,是深刻在骨血中,然後將這種信仰一代代的遺傳下去。就算有一定的功利心在其中,也是極為有限。
什麼叫做家族,人丁興旺才能稱之為家族。一人一個家不能算家族。
這些思想深入宋子期的骨髓,從他出生起就刻在了他的血液裡。可以不做官,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不敬祖宗,不能不開枝散葉。
老侯爺見說動了宋子期,於是再接再厲,“到安然他們這一代,雖然終於打破了宋家單傳的厄運,可是隻有兩個兒子也太少了點。萬一其中一個出點什麼事,到時候你要怎麼辦。而且只有一個嫡子,可不是興家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