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玉璽之秘(第3/4頁)
章節報錯
曹昂吐了吐舌頭,趕緊把鍋甩了出去:“其實是子文想做駙馬。”
丁辰連忙道:“大哥冤枉好人,這跟我可沒有干係。”
曹操在兒子和女婿面前沒有半點兒裝的意思,笑了笑,又嘆口氣道:“孤稱魏公,都鬧出如此軒然大波,若再進一步,稱王或者稱帝,天下人還不知道怎麼罵孤?
此事還不成熟,天下尚未平定,待過幾年再說吧。
如今該考慮的,不是這些事。”
丁辰心中暗暗佩服曹操的處事方式。
其實曹操並不是個特別冷靜的人,相反的,他很容易得意忘形,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宛城之戰與赤壁之戰的失敗,都是這種性格導致的惡果。
可是曹操真正冷靜下來思考的時候,卻是難得的人間清醒。
他也是史上少數的已經在篡權之路上走了九十九步,具備了所有稱帝條件,卻沒有邁出那最後一步之人。
“不知岳父遣人把小婿從江東召回來,有何事吩咐?”丁辰問道。
其實這才是丁辰最關心的事。
曹操面容沉重的道:“當初孤稱魏公,引得世間心向漢室之人紛紛逃離,你曾為孤獻策,以文書答對,選拔官吏以補之。
此策的確效果頗佳,比之從前崔琰毛玠面談選官要有效的多。
由此也選出諸多心向我曹魏之官員,分派於各處。
奈何這些人良莠不齊,根本無法有效治理地方。
此策既然是你所獻,孤便想問問,你有沒有後續策略,能讓選拔出來的官員在地方上能順利推行政令。”
其實此前丁辰為曹操獻出的科舉選官只是一個雛形,實則到了後世紙張流行開來之後,寒門子弟也有不少讀書識字者,這才徹底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
只因做官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能讀會寫,否則連政令都看不懂,如何主政一方?
可是這個時代紙張還遠遠達不到流行的程度,讀書依然是貴族子弟的專利,貧寒百姓根本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所以崔琰所謂的科舉,只不過是把自己要問的問題寫出來,所選拔的物件依然是貴族子弟。
坦白講,這些人能力都很一般,許多人到了地方上,大都成了那些老謀深算的本土豪族之附庸,朝廷政令很難推廣開。
說到底,還是因為地方豪族權力太大,曹氏中央集權的程度還差得遠。
“辦法是有的,”丁辰沉吟了片刻才道:“只是看岳父有沒有決心,為那些官吏撐腰。”
“孤選派的官員,孤不給他們撐腰,還有誰給他們撐腰?”曹操皺眉道:“你倒是說說你的辦法。”
丁辰道:“其實當年光武中興,便是依靠民間豪強勢力,方才擊敗新莽政權。
當時在那種情況下,本土勢力開始不受限制的瘋狂增長起來,那種情形連光武皇帝本人也無能為力。
後來黃巾之亂爆發,為了打壓亂軍,漢室朝廷有不得不允許本土豪族擁有武裝,使得民間豪族勢力再次的大漲,並開始不受任何限制。
及至如今,岳父雖然平定了四方,但民間各豪族手中要土地有土地,要糧草有糧草,要軍兵有軍兵,岳父僅僅派一個官員過去,想要在地方推行政令,搬動本土豪族利益,恐怕是做不到的。”
丁辰是站在幾千年之後的立場上,很容易就從根本上找到原因,這種局面其實從劉秀就已經開始了。
曹操一邊聽著,一邊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