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曹操稱帝(第3/4頁)
章節報錯
丁辰道:“據司馬恂講,做這些事僅僅是他們父子再加上司馬衷,其餘司馬氏諸子並沒有參與。”
“他這是舍一人而保全家,”曹操平定了一下情緒道:“不過事情已經過去這麼多年,孤還有大事要做,暫時就先不要把此事洩露出去。
子脩只需要注意一下他司馬家兄弟動向,若稍有異動,立即誅殺,決不輕饒。”
如今曹操現在已經取得了天下,也沒必要對前事錙銖必較。
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取得皇帝的禪讓,在有生之年登上那九五之尊之位,以防把這遺憾帶到墳墓裡面去,而不是對付司馬氏。
……
只不過接下來的事似乎出奇的順利,丁辰回到鄴城不久,曹操便收到了劉協的禪位詔書。
劉協也看明白了,他身上唯一還能令曹操惦記的就是那皇帝的名號。
而曹操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奪去,他也不可能保得住,。
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交給曹操,然後就聽天由命了。
曹操麾下文武重臣自然極力勸進,曹操終於在三辭三讓之後答應接受劉協的禪讓,即皇帝位,國號魏,定都鄴城,年號“朔康”。
“朔”者一月之始,也引申出“初始”等義。
“康”者健康、富足、豐盛之義。
隨即曹操封劉協為山陽公,以河內山陽郡為封國,有一萬戶的封邑。
而且允許其向皇帝奏事不必稱臣,接受皇帝的詔書可以不拜,在封國內還可以象原來做皇帝一樣祭祀天地與祖宗。
一個新王朝的開創,自然要有新變革,新氣象。
曹操首先改革的便是分封制度。
他制定爵位等次分為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與都鄉侯、亭侯與都亭侯、關內侯共十等爵。
曹昂首先由王太子順延為大魏皇太子,丁辰則由陳侯被封為陳郡郡王,曹節被封為安平公主。
其實王爵之中又分為國王、郡王、縣王三級,目前大魏還沒有建立封國,所以郡王便是最高等級,其餘曹彰曹丕等諸子都被封為縣王。
同時為了表現新王朝與前朝的不同,曹操在丁辰的建議下發布了《均田令》。
那是丁辰在後世北魏孝文帝時期給事中的李安世上書《均田令》所做的魔改。
首先此令宣佈將所有天下無主之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按照政策分給百姓。
此令規定,男子年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只種穀物)四十畝,婦人二十畝,不準買賣,年老免課,身死還田,然後再重新分配。
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二十畝,限三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棗、榆等樹。桑田可作為世業田,終身不還,可以世襲,但限制買賣。
若全家都是老小殘疾的,十一歲以上及殘廢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過七十的不還所受,寡婦守志,雖免課亦授婦田。
……
總之這些都是鑑於多年戰亂,人民流離失所,田地大量荒蕪的局面所制定的策略,為的便是鼓勵百姓生產,抑制兼併,使自耕農民能比較穩定地佔有和使用土地。
在北魏時期,這一制度對鞏固統治,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有積極的作用,到後來的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直到唐中期以後才廢除。
曹操沒想到丁辰不止在戰場上戰無不勝,從政還能拿出一套如此成體系的方案,大為驚詫的同時全部允准執行。
此舉當然令天下不少分到土地的百姓受惠而讚揚新朝,令王朝平穩的過渡,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