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馬母盼兒歸(第3/3頁)
章節報錯
若說單發的是狙擊步槍,那麼這同時發射多支弩箭的弩機,便可以稱為霰彈槍了。
不管怎麼說,把馬鈞從關中找來,的確值了。
他已經寫信給鍾繇,讓鍾繇把馬鈞來的老母親接到許都來。
為此他還準備了一處幽靜別緻的小院,並買了兩個婢女來伺候即將到來的馬老夫人。
……
關中,本為高祖龍興之地,大漢都城所在,坐擁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是為天下最為富庶之地。
奈何自從董卓脅迫天子入長安,又有李傕郭汜霍亂,以至於關中百姓生靈塗炭,餓殍遍野,人口十餘一二。
右扶風因地屬畿輔,故不稱郡,為三輔之一。
其東北有一座叫馬營的村落,據傳言因當年伏波將軍馬援在此地駐軍而得名。
傳說中馬援之子受傷之後在那裡安家落戶,並開枝散葉,如此才有了今日的馬營。
所以這小小村落雖不起眼,但卻俱都是馬援之後。
這個傳說雖然已經不可考,但是這馬營俱都是一大戶人家卻是事實。
尤其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候,大家族抱團才是生存之道。
這些日子,村口始終有一個白髮蒼蒼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每日拄著柺杖翹首東盼。
她聽說她唯一的兒子馬鈞,正是被抓到了東邊的許都去了。
說起來這馬老夫人也是可憐,本來一家老小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但勉強也能活下去。
可是幾年前董卓之亂時,她的丈夫被亂兵殺死,家裡瞬間失了頂樑柱,這個家便坍塌了大半,只剩下她們孤兒寡母。
好在他的兒子馬鈞還流著馬氏的血,馬氏宗族的族長倒也不至於看著他們母子餓死,於是時不時的接濟一點糧食,讓她們母子沒有餓死。
可是禍不單行,老天似乎專門跟這個不幸之家過不去,十幾天前她的兒子馬鈞又被官兵抓走了,據說押到了遙遠的許都,生死未知。
從過往的情形看,被官兵抓走的,要麼做了軍中民夫勞役,要麼直接充軍,總之是回不來了。
但是馬老夫人卻不相信兒子已經死在了外面的事實,她每日站在村口,翹首期盼兒子歸來,令旁觀者無不落淚哀嘆。
這一日,有個五十多歲的老者帶著一群人來到馬老夫人身邊。
那老者正是這馬營的里正,也是馬氏宗族的族長,算是這方圓五里最有權威之人。
“五嫂,依額看,你家德衡(馬鈞字)是回不來咧,”馬族長嘆口氣道:“咱們村子的情況你也知道,糧食收成就那麼點,男娃全都吃不飽,女娃只能往外送,你看……你是不是也想想辦法,回孃家去討個生活吧。”
馬老夫人動也不動,似乎沒有聽見馬族長的話。
倒是旁邊的一個婦人看不下去了,對馬族長出聲道:“他七叔,你這事做的太絕了吧,五嫂從十五歲便嫁到咱馬營來,如今丈夫跟兒子都沒了,她又到了這般歲數,你把她趕回孃家,她孃家能收麼?
這還不是讓她到外面去餓死?”
“關你甚事了?”馬族長揚了揚眉毛,厲聲道:“咱們村子所有糧食都先緊著勞力吃,剩下的給男娃吃,哪還有多餘的糧食養閒人咧?
收成都在那裡擺著,額又變不出來糧食,要不給你們每家少給一口,用來養活五嫂,你們願意不?”
這下牽扯到自身利益,那婦人便不再說話了。
“老婆子哪兒也不去,”馬老夫人拄著一根幹樹枝道:“我要是走了,我家德衡的魂回來,找不到家了怎麼辦?我哪裡都不去,哪裡都不去。”
說著,馬老夫人拄著柺杖顫巍巍的回自己的茅草屋走去。
“犟滴很!”馬族長道:“你就算留在馬營,額也再沒有口糧給你咧,你自己想辦法吧。”
這個時代誰家糧食都緊張,這馬營的糧食由馬族長統一分配,有馬鈞在,馬老夫人娘倆還能領到一分口糧,勉強餓不死。
可是如今馬鈞不在了,這馬老夫人便成了個只吃飯不幹活的累贅,馬族長當然不願意繼續為這麼個人多出一份口糧。
所以寧願看著她趕緊餓死才好,那樣就不費糧食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