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鵠乃是沮授之子,丁辰還指望用沮鵠來勸降更多的人。

沮氏是河北豪族的一面旗幟,只要沮鵠投降,則河北豪族必然望風而降。

話說夏侯惇率領蘇由、呂曠、呂翔、馬延、張顗等原來袁尚的“五虎將”,以及萬餘軍兵進攻毛城。

毛城守將尹凱雖然奮抵抗,但此城實在是太小了,城牆低矮,連護城河都沒有,守軍人數也不多,被夏侯惇一擊即破。

最終尹凱失蹤,下落不明,或許死在亂軍之中,或許逃離之後隱姓埋名,反正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

夏侯惇再接再厲,繼續率軍向邯鄲進發。

邯鄲倒是一座大城,沮鵠麾下守軍也有三千餘人,在夏侯惇圍困之下,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攻克了邯鄲,活捉沮鵠,給送到了鄴城外丁辰那裡。

看著五花大綁的沮鵠,丁辰上前為其解開綁繩笑道:“沮先生既已被擒,何不早降?”

“要殺便殺,不必多言,”沮鵠雖然綁繩被解開,但是卻一臉傲然之色,看也不看丁辰。

丁辰嘴角微微翹起,“沮先生乃是深明大義之人,試想當初令尊為袁紹出了多少良謀,袁紹但凡能聽進去一句,也不至於官渡慘敗。

沮先生父子對待袁氏也算仁至義盡,如今袁紹已死,是袁尚那無知小兒在河北自立,先生難道還要跟那小兒一條道走到黑麼?”

沮鵠沉默不語,丁辰知道有門兒,繼續道:“沮先生可知道,令尊如今正在許都,只要沮先生肯為朝廷效力,在下必會上表為先生請為列侯,到時迎令尊回河北,讓你父子團聚,豈不美哉?”

“你真能放我父親?”沮鵠突然出聲道。

“那是自然,”丁辰道:“令尊當時被俘,之所以不降,乃是因為爾等家眷俱在河北,怕歸降之後袁紹會對爾等不利,所以寧願一死也不肯投降。

如今袁紹已死,眼看朝廷即將收復河北,公與先生即使歸順也沒有什麼顧慮了。”

沮鵠聽說父親為保護自己寧願一死,他再也把持不住,拱手道:“在下願歸順朝廷,還請將軍放過我父親。”

“那都好說,”丁辰坦言道:“如若令尊願為朝廷出力,則丞相定會重用,若令尊不願意為官,則在下保他迴歸田園,頤養天年。”

“多謝將軍!”沮鵠聽了丁辰的話,長長嘆了一口氣。

眼前這少年郎開出的條件,的確讓人無法拒絕。

他只要歸順朝廷,就封為列侯,連父親也能獲得自由,想做官就給官做,不想做官就回歸田園養老。

沒想到曹操派來的這少年,年紀輕輕竟有如此心胸氣度,就衝這一點就非袁氏父子可比。

看來袁滅曹興也是天意。

沮鵠已經被丁辰所折服,主動道:“易陽縣令韓範及涉縣縣令梁歧皆為在下莫逆之交,在下願前去說服二人來降。”

“如此甚好,”丁辰道:“先生可前去告知他們,如若現在歸順朝廷,每人不失一個關內侯爵。”

沮鵠見丁辰對自己如此信任,竟絲毫不懷疑自己會逃跑,更是深受感動,感覺自己歸順朝廷是對了。

很快的,沮鵠前去勸說韓範、梁岐二位縣令來降,俱被丁辰報到曹操那裡,被封為關內侯。

此舉在河北地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就算此前袁紹待大家不錯,可是現在袁紹已經死了,連繼任者袁尚也已經套到了幽州,整個冀州現在算是群龍無首。

有韓範梁岐做了表率,就像推到了多米諾骨牌,頓時引來數十個縣令紛紛前來歸降。

甚至就連黑山軍首領張燕,都派人前來溝通,商量歸順朝廷事宜。

張燕的黑山軍最巔峰時刻號稱擁有百萬之眾,連靈帝都拿他沒有辦法,只得封他為平難中郎將,使其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

後來天下大亂之後,袁紹佔據冀州,與公孫瓚大戰,張燕屬於公孫瓚一方,數次被袁紹擊敗,手下軍兵散去大半。

不過袁紹卻也無法完全滅掉黑山軍,他們一直在山中苟延殘喘。

此時張燕手下號稱還有十萬之眾,但是丁辰猜測,大概以普通百姓居多。

這樣一支勢力,既然要投降,丁辰也不想與之為敵。

丁辰立即上報曹操,曹操上表封張燕為平北將軍,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聽從丁辰調遣。

即使不算張燕軍,有那數十個縣令縣長歸降,又就給夏侯惇湊了萬餘軍兵。

丁辰與曹操溝通之後,讓夏侯惇率領這兩萬人,回過頭來以背棄盟約為由,攻打袁譚。

袁譚攻下那甘陵、安平、渤海、河間四郡,屁股還沒坐熱,便被夏侯惇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