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你又有何見解?”曹操不解的看著曹丕,沉吟道:“你是否也覺得,為父所作所為跟公孫瓚相像?”
“父親跟公孫瓚自然不同,”曹丕挺直胸脯,清脆的回答。
“有哪裡不同?”曹操追問。
曹丕想了想道:“兒以為,父親與公孫瓚相比有三點不同。
其一,公孫瓚對待本地豪族策略,乃是不論姓甚名誰,一律打壓,如此便斷絕了豪紳上升通道。
而父親提出‘唯才是舉’,豪族中有才能者也可以加以重用,如此還給對方留出一線上升階梯,對方牴觸自然要小得多。”
此時整個黃河大堤上風聲咧咧,曹氏眾文武全都沉默不語,靜靜的聽著少年曹丕用稚氣未脫的聲音答對。
只聽曹丕繼續道:“其二,公孫瓚雖也施行過屯田,但卻沒有多少效果,而父親在許都屯田,卻是大獲豐收。
如此,父親在官渡才能堅持許久,若這官渡之戰再緩上兩年,父親必不會再為糧草擔憂。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天子在許。
父親雖然對豪族頗有打壓,豪族對父親自然也有記恨,可是父親卻有士族支援,如此父親便不缺治國理政之大才,所以無論徵兵還是徵糧,條件與公孫瓚不可同日而語。
這是兒子一點淺見,不當之處,還望父親斧正。”
曹操捏著鬍鬚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看向身後的郭嘉荀彧等謀士,笑眯眯道:“諸公以為,這孩童之言,所說如何?”
郭嘉點頭道:“大體不差,而且說的如此透徹,條理如此清晰,在下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歲孩童所說出來的話。”
其他謀士也都微微頷首,贊同郭嘉的話。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卻有這般見識,又能把這些大事把握的如此精準,的確不凡。
“你這些見解都是從哪兒學來的?”曹操也納悶兒。
“這都是子文哥哥在兵略課上給我們講的,”曹丕眨著眼睛道:“子文哥哥一個州一個州的給我們講解,那些歷任州牧成敗得失,剛剛講過冀州和幽州,所以兒子便記住了。”
“子文教的?”曹操回頭看了一眼人群裡的丁辰,微笑道:“沒想到你這兵略倒是教出天下大勢來了。
不過讓你這些兄弟們早些開闊眼界,也是好的,也虧有你前去教授。
這學堂,說不定老夫也要去聽聽。”
其實一開始曹彰搶答時,曹操已經很高興了,能讓一個性情莽撞的兒子,知道袁紹之所以短時期內得以恢復的原因,這本身就不容易。
再加上曹丕把他與公孫瓚的不同分析的那麼透徹,能讓一個十一二歲的兒子能有這樣的見地,那教授的先生自然功不可沒。
也許是燈下黑的緣故,有些事情外人看的清楚,但是牽扯到他自己,反而看的沒那麼明白,曹丕的那些話裡他也稍有獲益。
當然,他說去學堂,那是玩笑話。
他想學,丁辰也不敢教啊。
在一片對讚頌聲中,眾人下了大堤,迴歸營寨。
曹丕曹真等都摟著自己的弩機入睡,摩拳擦掌時刻等待著殺敵立功,在父親面前一展神威。
而負責照顧他們的曹昂卻是連皺眉頭。
有這幫不安生的弟弟拖累,恐怕上陣殺敵是甭想了。
第二日,天剛破曉,兩軍列陣迎戰。
袁軍率先發難,由袁紹最疼愛的兒子袁尚領銜,率領一萬人馬衝擊曹軍左路軍陣。
此時在左路鎮守的乃是曹洪,立即帶領麾下徐晃史渙二將,領五千精兵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