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袁譚已經逃跑,沒有了指揮中樞,這袁軍雖然還有萬餘人馬,但也只能算是烏合之眾,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讓陳到在這裡縱兵屠殺,也只是為了給城頭上的觀眾表演一下,什麼是精銳。

而丁辰則親自率領陷陣營前去追擊袁譚。

袁譚逃的異常乾脆,丁辰率領的追兵一直追出了豫州,眼看快要追上的時候,竟然遇到了袁軍親衛騎兵的阻擊。

說起來袁譚在青州對待百姓還算比較寬厚,所以贏得了不錯的聲望。

無論百姓還是軍兵,都真心擁護於他。

這些親衛騎兵就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留下來掩護袁譚撤退的。

那袁軍騎兵僅僅有二三百人,在陷陣營面前自然不堪一擊,很快就被陷陣營屠戮殆盡。

丁辰倒是挺佩服這些人的,明知必死還要前來,這樣的忠誠之士應當受到尊重。

雖然陷陣營很快就結束了戰鬥,但畢竟拖延了追擊時間,袁譚已經跑入了兗州。

丁辰正是要樹立軍威,給兗州豫州那些蠢蠢欲動的豪強們看看,所以下令緊追不捨,跟著追入了兗州。

在中途,袁譚又留下了身邊僅存的數百騎兵阻擊了一下,自然又被陷陣營輕鬆殲滅。

不過在這連番阻攔之下,丁辰終究是沒有追上袁譚。

讓袁譚僅帶兩騎倉皇逃回了青州。

那是他的地盤,丁辰自然不能冒進了。

好在他這轟轟烈烈數百里的追擊戰,把袁譚打的身邊僅剩兩人狼狽逃回,已經給了兗豫二州豪強們足夠的震懾。

那幫豪強們心想:看曹軍這窮追猛打,趕盡殺絕的氣質,自己只要但凡能活下去,還是不要背叛曹氏了吧。

再說,曹氏在官渡取勝的訊息,在兗豫二州已經逐漸傳開,此前沒有背叛曹氏的官員豪強全都鬆一口氣,而曾經跟袁紹暗通款曲之人的心卻都提了起來。

想來曹操有仇必報的作風,一定會秋後算賬的吧。

可是後來有傳言說,曹操在官渡一把火燒了袁紹的書信,根本沒想知道誰曾經背叛過他。

於是所有豪強以及郡縣官員們全都安定了。

隨即丁辰下令緩緩迴歸許都,即是行軍,也是休息。

畢竟陷陣營就算是鐵打的,這輾轉數百里的奔襲,也已成了強弩之末。

即使人受得了,馬都受不了。

……

再說袁紹,官渡戰敗之後僅率八百騎逃回河北。

首先他回到了黎陽,會同守黎陽的數千軍兵,然後迴歸鄴城。

袁紹那沮喪懊惱的心情可想而知,僅僅在半年前,他手下還有二十萬之眾,文有郭圖逢紀,審配辛評,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可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以這麼大的軍事優勢,攻打剛剛跟袁術血拼又跟呂布血拼,元氣大傷還沒有恢復的曹氏集團,有錯麼?

說什麼三年疲曹,說什麼緩進之策。

一切謀略存在的意義,均來源於武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