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錦衣衛今日就為殺人流血而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貪腐一事,審配總結道:“丞相,貪腐自古有之,以某之見,將來亦不可避免。此事全靠禁絕,必然會有漏洞。”
張瑞點頭,不過這種事,就看執政者抓的嚴不嚴。
政策管控嚴格,貪腐就會明顯減少一些。政策管控鬆懈,就會腐敗氾濫。
張瑞說道:“孤打算藉此次機會,在治下全部郡縣推行廉政考察,打擊腐敗,清查劣紳。”
關西一直以來都推行高薪養廉制度,官吏軍兵都是關西十分令人豔羨的職業。
這麼多年以來,也足夠樹立恩德。
是時候讓關西所有官民都見識一下雷霆之威。
只有隨時可能失去,才會讓這些官員更加感受到官位之珍貴。
河東官員,薪酬、福利都堪稱天下之最,一名官員薪資能抵普通工坊勞工兩三人,足夠養活全家都衣食無憂,還年年有餘。
這種情況下,他們卻敢依舊敢與劣紳勾結,貪贓枉法,未嘗不是因為當初張瑞對他們太仁慈,讓他們感受不到貪贓枉法的嚴重後果。
審配說道:“倡導廉政之風,永遠於民有利,能爭取民心。某以為可由督察院主導,錦衣衛輔之,稽查天下不法官員。”
張瑞搖了搖頭,說道:“不夠,遠遠不夠。改廷尉為大理寺,任命蓋勳為大理寺卿。改太常為太常寺,任命裴紹為太常寺卿。以刑部、督察院及大理寺三司共同稽查天下貪腐官員,此三司之中,只要一司官員查到貪汙者,三司便皆需予以重視,一同審查。兩司定罪成功,便可對官員問罪。”
審配一驚,只要一司官員檢舉,另外兩司都要交叉審查,這意味著再沒有人可以徇私包庇。也意味著審查的官員數量將大幅增加。
便慎重的問道:“如此,會否導致官員壓力驟增,被案牘埋沒?”
張瑞面色凝重,思考片刻,說道:“此三司會審只持續兩年。況且,大理寺、太常寺平時亦沒有什麼政事,這兩年便辛苦一些。”
“督察院主要便是負責監察百官,此乃其本職工作,忙於此事乃理所當然。稍後孤會同副都御史傅巽談談此事,視情況為其增加御史數量。”
審配點頭,這次任命的官員十分有深意,顯然對於反腐倡廉,丞相思考也周密部署。
大理寺卿與太常寺卿都是九卿之一,任命的蓋勳與裴紹都是元老功勳,且心存浩然正氣,能顯著匡正官場之風。
張瑞繼續說道:“三司主刑名,太常寺則與禮部一同推行禮教。加強對官員教化,助官員樹立廉政之風,使士皆慕清廉樸素,恥貪汙腐敗。”
德化與律法的的統一,對維護社會穩定與官府廉潔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貪腐永遠是符合個人利益的,但千古以來,仍有無數仁人志士選擇拒絕貪腐,廉潔克己,便是因為德化使所有人知廉恥,知道廉潔才是道德所倡導。
這方面,張瑞沒有打算搞一個教派,不然直接將貪腐設為宗教原罪,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手段。
太常寺與禮部則會替代宗教,加強對全國官員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