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征服者的文化傳播(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一是,面對主動來歸附的信徒,拜火教成員不敢接納。畢竟在這種危險、高壓環境下,一個陌生人熱情且積極的找到了拜火教核心成員,要求加入教會,怎麼看都顯得十分驚悚、詭異。
尤其幾處一直隱藏很好的據點,在接收了陌生教徒後,忽然間就被官府連根拔起,所有成員一個不落的落網被處死。
拜火教高層就更加警惕接納新的教徒了,誰也不清楚那些宣稱主動歸附的教徒中究竟有多少是居心叵測的野心分子。更或者說,每一個人都是官府的密探與臥底。
因為西域一帶無戰事,很多英才都進了官府偵察、辦案機構,而只要抓到拜火教教徒,其升遷甚至能夠得到河中都護府、波斯都護府的嘉獎。很多當地人傑都將此作為進階之路。
更有很多黑暗勢力首領,就指著抓拜火教成員洗白自己,給自己弄一道孟朝都護府的嘉獎文書作保命符,防止自己被本國官府隨便處死。
在拒絕了信徒的主動歸附之後,另一方面拜火教又不敢主動去宣揚教義。這比黑暗中打著燈籠還要顯眼。只要暴露了自己拜火教教徒的身份,每個接觸的百姓都有可能去官府告發。
在這種情況下,拜火教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在百姓中間如魚得水,煽風點火。
其發展迅速陷入停滯,並隨著一個個據點被官府搗毀,整體實力不斷下滑。
最終近乎在西域銷聲匿跡,偶爾有傳聞說在哪個國家、哪個省份出現了拜火教。百姓也只是當作一個怪誕、恐怖傳聞來聽。
在官府的大力打壓下,百姓早已對拜火教形成了刻板印象,這是一個邪惡宗教,內部全是被官府通緝的罪大惡極之徒,逮捕即處死。
至於拜火教的宗義是什麼,為什麼會落入這種人人喊打喊殺的結局,近十年過去,百姓早已不記得。
尤其在這個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的年代,當年經歷過拜火教的成年人,已經死去一大批,剩下的也不敢為拜火教美言。年輕人早已對這個宗教失去了最基本的瞭解。
在拜火教逐漸消亡之後,來自東方的禮儀文化迅速流行於這片區域。
有服裝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中原的文明與民族習俗,隨著軍事征服,得以迅速普及。征服者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當地的風俗習慣。
比如為了迎合統治者,所有國家、民族都出臺立法,杜絕父死子娶後母一類的陋俗,禁止以活人殉葬。
同時當地的統治階層,紛紛學習東方的三書六禮等習俗,過上了春節與清明。
最顯著的一點,這些中亞國家,胡發異瞳的外國人,也學著中原士大夫設立了宗廟、祠堂,在家中擺上了祖宗牌位,日日上香祭祀。
除了習俗方面,幾乎所有國家都派出了使節,前往長安學習中原先進文明。
歷史上大唐強盛時,各國紛紛派遣遣唐使,幾乎原封不動的照搬唐朝制度,在孟朝亦是如此。
無數西域國家,放棄了一切的組織架構,直接套用孟朝的六部九卿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