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帝國的消亡(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歷史卻在其起兵的那一刻,發生了重大偏轉。
在收到安息求援後,諸葛亮率領的孟軍立即停止折返,並在原地設定了行營指揮司,接手了貴霜的軍事指揮權,同時從四面八方徵調屬國軍隊進入安息參與平叛。
來自康居、來自貴霜、來自花剌子模、來自呼羅珊、甚至來自西部亞美尼亞的軍隊,全部匯聚到行營指揮司麾下。
這些軍隊無一例外站在了安息一側,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對阿爾達希爾的薩珊軍隊進行了聯合絞殺。
包括安息軍隊在內,聯軍規模多達二十四萬,是叛軍的五倍之多。
哪怕阿爾達希爾再能征善戰,也無法抹平這巨大的軍力差距。更何況,諸葛亮一向作戰風格是攻必勝,守必固。
在正面戰場,薩珊軍隊被聯軍強大的兵鋒碾碎,一戰陣亡上萬人,俘虜八千餘。
阿爾達希爾想要後撤,返回根據地重整旗鼓,卻在半路才得知,孟軍副將,號稱孟朝帝國雙壁之一的羊承已經率兩萬騎兵,神兵天降,早已襲取了法爾斯省。
這種騎兵長途奔襲,出其不意的打法,實在是令所有叛軍都不適應。
怎麼前方還在交戰,後方就已經失守了?
可還沒等阿爾達希爾適應這種來自東方的戰術,孟軍鐵騎卻再一次發動突襲,丟下聯軍主力,輕裝奔襲上百里,直接將猝不及防的叛軍徹底打崩。
事實上,指揮作戰的羊承也很懵,對手的遲鈍,簡直不可思議。
他們似乎自始至終也沒想過,鐵騎會甩開主力,突襲他們營地。
可這一切,在孟軍看來是那麼理所當然。
大軍主力就在身後,鐵騎當然敢於輕裝奔襲。若能夠出其不意,自然能大敗敵軍,一擊決定戰局勝負。
即便戰事不順,大不了從容撤回,主力就在身後,完全不會遭遇重創。
這比李靖丟下主力,親率三千鐵騎突襲突厥,不知道要輕鬆幾百倍。
可是所謂的叛軍,就完全沒想過鐵騎會甩開主力,長途奔襲。他們以為聯軍主力還在百里之外,自己十分安全,所以毫無防範。難怪大唐的手下敗將突厥,在中亞卻是稱王稱霸的存在。
被孟朝鐵騎突襲,叛軍的結果自然是全軍崩潰,叛軍領袖阿爾達希爾甚至被鐵騎在戰場上生擒。
歷史上薩珊帝國的末代皇子,俾路斯跑到長安向大唐求援,被大唐被封為波斯都護府都督,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
但如今,所謂的波斯都護府恐怕是無法設立了。威名赫赫的薩珊帝國還未創立,其開國君王便被孟軍處死。死的不值一提,諸葛亮甚至沒上報長安。因為在孟軍看來,平定阿爾達希爾的叛亂,只是征服安息過程中普通的一次戰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