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文明相繼(第2/2頁)
章節報錯
之所以他們戰車選擇這個尺寸,是因為他們的戰車需要兩匹馬來牽引,而那兩匹馬的屁股寬度就是四英尺八點五英寸。
這就是著名的“路徑依賴”理論。
不論這個理論是否可靠,但至少說明馬車與鐵軌從一開始就緊密聯絡在一起。
孟朝沒有必要好高騖遠,因為不是蒸汽機頭,便擱置前面的馬拉車廂。想不經歷前面的基礎鋪墊,一躍跳到火車文明,純屬想一口吃成個胖子。
更何況軌距相同,蒸汽機頭研發成功,直接取代駿馬即可,鐵軌的鋪設並沒有浪費。
諸葛亮贊同的說道:“有鐵軌相連,兩地經貿會大為方便。此即臣所言整修道路的第二項意義。遠東雖然產糧富庶,但其實極為貧寒。”
“貧寒,與糧食多少無關,有糧只說明百姓並無飢餓之憂。但遠東百姓生活困窘,通常一戶僅有一座茅屋,生活昏暗艱難。既無保暖衣物,亦無生活用具。連吃飯都不甚方便,用泥陶器具。”
張瑞好奇的問道:“田氏不是在往遼東輸送物資?”
諸葛亮點頭,說道:“的確如此,但田氏一次往來耗時數月,運送之物,更關乎國家軍政大事,委實沒精力照顧普通百姓所需。”
“且有個嚴峻問題,那就是遠東百姓手中並無錢財。大量糧食堆積在北倉,能賣給田氏的數量不足萬分之一。即便如此,田氏也無力將其悉數運出。”
“鐵軌架設成功之後,商業往返都會大為便利。”
“卿言之有理。”
諸葛亮最後說道:“整修道路最重要一點則在於鞏固邊防。遠東存糧無數,一旦有人在遠東為患,將會迅速擴大軍隊,威脅中原。只有大軍能夠輕易碾碎一切叛亂,才能使北倉穩如泰山。”
張瑞笑著讚道:“卿思慮周到,朕心甚慰。不過鋪路修橋這種小事,就無需卿這種大才關注了。讓安西節度使蘇則接替卿掌管遠東。卿轉任安西節度使,去安西幫朕作一件事情。”
雖然離開了自己經營許久的地方,但諸葛亮沒有任何不捨,立即恭敬的拱手說道:“請陛下示下。”
張瑞笑著說道:“不著急,等過幾天,羊承回來,朕與卿等一同詳說。”
諸葛亮眼神一亮,羊承也去安西?帝國雙壁同時出現在安西,這意味著聖朝將在安西展開一場極為重要的軍事行動。
念及此,諸葛亮立即對安西之行充滿了期冀。
但事實上,即便諸葛亮如此期冀,還是小覷了這次軍事部署的重要性。
帝國接連三屆武舉狀元都會參與這次軍事行動。
從長孫素,到諸葛亮、羊承,到今年的武舉狀元陸遜,全部被召集。
甚至張瑞還給這些人配置了文臣、謀士,比如赫赫有名的司馬宣王,司馬懿。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