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們有這反應很正常,實在是裴輯這個方案太完美,又太霸道了。

黃河主道要改,河道要拓寬,分渠要挖,支流要修,堤防也要加固。上中下三策,全部用上。

這樣黃河、水利是都兼顧了,一個龐大的水利工程的確能保證黃河水患緩解,兩岸良田遍野。

可是國家財政怕是也要全部流進工部府庫了。

其他各部、衙司都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工部大展宏圖。

但要說這個提議誘不誘人?

說不誘人,那是鬼都不信。張瑞心動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任何一個人向一位帝王提出一個治河之策,能讓人暢想到未來至少三四百年內,大河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洪水氾濫,都沒有哪個帝王會不心動。

這關乎整個國家的龍運,關乎天下的長治久安。

諸夏曆史上有多少朝代都是因為黃河水患而隨之興亡。

孟朝有望在建國初期強力整治大河水防,為後世太平打下牢固基礎,這無疑是個完美開局。

宮殿內吵吵鬧鬧,張瑞無奈扶著額頭偏向一旁,對趙雲抬了抬手指。

君臣之間極有默契,很快宮門被開啟,但進來的卻不是全副武裝的侍衛,而是三名頗受驚嚇的宮女,帶著一壺清茶,一份食盒,以及一個碳爐。

單純的宮女們顯然沒見過這種場面,各部公卿已經迅速從攻訐工部,蔓延到了彼此互相攻擊,並隆重強調自己曹司的重要地位。

每年年初二月的廷議,這份關於爭奪預算的博弈,都是宮廷內的保留專案,往常張瑞都果斷逃之夭夭。

結果因為工部中郎裴輯今天的提議,這個精彩專案提前到了今年的十二月。

張瑞可沒有參與進去的興趣,給這些人調節,那隻會導致一個結果,一邊聽他們聲色俱厲的控訴,一邊把自己氣的頭昏眼花。

所以在宮女們顫抖著將一盤盤美食擺在張瑞身邊的矮桌上後,張瑞便旁若無人的吃了起來。

吃完熱騰騰的飯菜,一會兒才有力氣繼續跟這些精力充沛的官員繼續戰鬥。

至於喝止他們?

快別鬧了,張瑞雖然是皇帝,但在這種時候說話也不管用。

國家畢竟是天下人的國家。

財政分割,分的是國家太倉,顯然更攸關各部曹司、朝廷百官內部。

皇帝這個掌握少府的外人,還是要靠後站一站。

逼急了這些官員,罵皇帝又不是什麼稀奇事。

除了大清,哪個中原王朝的皇帝沒被罵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