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另一方面,軍事排程也會大為便利。

數萬大軍征伐,拖累大軍行進速度的永遠是數十萬石計的糧草供應。

有了漕運,大軍行進速度也會得以提升。

孟朝武德昌盛,不存在大軍龜縮在城中,不敢與敵人野戰的情況。

有這四通八達的漕運水網,孟朝大軍便能保證燕雲地區萬無一失。

不過敵寇入侵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

這些運河更大的作用還是連線范陽、涿郡等地,為大軍遠征提供充足的後勤保證。

隋朝徵高句麗,後勤中心即在涿郡。唐朝安祿山赫赫有名的范陽節度使,治所即在范陽。

孟朝大軍若遠出燕雲,這些繁華的城市能依靠水網,迅速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

在整個天下都在休養生息時,修建這條運河,朝廷並沒有徵發大量百姓參與徭役。

開槽運河的主力是朝廷今年在戰場上俘虜的胡人與匪寇。

涼州羌胡叛亂,孟朝大軍在戰場上便俘虜了四萬餘人。

之後徹查叛逆,又牽連出三萬餘人。

對這些人,朝廷沒有任何寬容之念,全部充為隸臣妾,為天下興修基建,以贖其罪。

然後朝廷又在黑山軍中選出兩萬餘青壯,組建了共計十萬人的刑徒,分批押送至幽州,參與興修永濟渠。

黑山軍的大部分百姓都被赦免,編戶齊民後予以安置授田,參與恢復農業生產。

這兩萬餘人之所以被充作刑徒,是因為其一直效忠於張燕,在戰場上與孟朝府兵持續激戰,最後戰敗被俘。

戰俘與投降的百姓,顯然不能同等對待。更何況他們追隨的還是張燕。有這結局,理所應當。

用十萬刑徒,興修一條功在千秋,利在萬民的運河,張瑞覺得十分值得。

僅刑徒應用這一點,張瑞覺得孟朝就應該比秦朝國祚更長。

始皇帝曾經設想,秦朝千秋萬世。

但數十萬刑徒卻用於開鑿地宮,興修陵寢方面。

這麼規模浩大的工程,埋藏在地下,對百姓益處十分有限。

張瑞倒不是要碰瓷始皇帝,只是作為後世穿越者,行事風格更具有諸夏曆史上逐漸形成的實用主義風格。

不論諸天神佛,還是治國方針,都講究一個對我有利。

若於我無益,管他如何雄偉壯麗,都是要被隨手摔在身後。

在這種治國理念下,孟朝對刑徒的運用,顯然要更精打細算一些,不會將數十萬人力浪費在地下。

當這條運河開鑿成功之後,范陽、薊城、涿郡三地將會成為大運河最北端的工業城市群,其地位大抵類似後世的京津冀區域。

建設出這種璀璨的經濟明珠,在張瑞看來比建設一座輝煌的地宮更加有意義。

高度發達的經濟,源源不斷的稅賦,才是真正讓王朝千秋百代的保證。

好吧,這一點張瑞承認自己吹牛了。百年時間就足夠滄海桑田,千秋百代之後的事情,張瑞想不出來會是什麼模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