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搜山檢海,絕不放過張燕(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策與羊承在丹陽郡陵陽縣大戰一日,孫策看清了羊承的一切算計。卻依舊滑向了悲慘失敗的深淵。
江東大軍看似有兩種應對方式,但事實上卻只有選擇何種方式戰敗的結局。
孫策性格剛烈,不願服輸。最終還是派出了最後的三千軍隊,意圖在正面戰場擊潰孟朝大軍。
但結局便已註定,三千生力軍無法迅速擊潰四千餘孟朝府兵。早已抵達戰場周圍的禁軍鐵騎,於戰事最焦灼時,從江東大軍背後發起了猛攻。
一千餘鐵騎旌旗飄揚,刀槊林立出現在視線當中。江東大軍軍心直接崩潰。
後陣不設防的暴露給了敵軍援兵,江東軍隊陷入了被前後夾擊的惡劣局面。
雙方激烈交戰,從日暮至黑夜。孫策身中數創,鎧甲上密密麻麻的插著十餘根箭矢。
主將尚且如此,普通士卒的待遇就可想而知。
江東軍隊的陣列徹底崩潰,士卒在黑夜中四處逃竄。
孟朝大軍的援軍一波接一波,孫策已經徹底失去了獲勝的機會。
最終孫策在親衛的拼死護衛下率數十騎突出重圍,返回陵陽縣。
但孟朝大軍緊隨而至,從四面八方包圍了陵陽縣。
陵陽縣的防禦部署被孫策打亂,各個防線上總計上萬的軍隊戰歿於城外,使各個防線都一片混亂。
這使陽陵縣根本無法死守,孫策只得率軍突圍,一路撤到丹陽郡宛陵縣才止諸腳步。
不是在這裡能穩住陣線了,而是後方已經無路可退。
從歷陽渡江的孟朝大軍開赴至潥水,沿江設防,切斷了孫策北上之路。
孫策、周瑜兩支軍隊被隔絕於南北兩側,互不統屬。
五月下旬,收到南方捷報的馬超,下令江都大軍全線渡江。
周瑜恐被孟軍圍困在水軍營地中,不得不燒船而走。
馬超立功心切,派騎兵追擊,但在無錫中了周瑜埋伏,折損鐵騎四千餘人。
於是馬超再不敢大意,穩紮穩打先收復丹陽郡北部諸夏,又攻克江東治所曲阿。
生擒大量江東將領妻小,包括孫氏宗祖家眷。
這使得孫策任命的會稽太守,堂兄孫輔終於扛不住滿門皆斬的壓力,率全郡向在會稽郡登陸的孟軍投降。
孫輔的投降極大擾亂了江東軍心,連孫氏宗族大將都投降了孟朝,普通官員堅持還有什麼意義?
孫策手中只有丹陽、吳郡、會稽三郡,如今會稽郡投降。丹陽郡、吳郡大量縣城失守。孫策、周瑜被分割包圍在了兩地,勝負一目瞭然。
以兩縣而對抗整個天下兩京十四州,絕不可能翻出任何水花了。
孟朝平滅江東的速度,甚至要比晉滅吳國之戰還要迅速。
其一是因為江東比吳國要弱小太多,只有三郡數萬軍隊,很難擋住十餘萬剽悍的孟朝大軍。
另一點則在於,孟朝要比晉朝強大太多。充裕的糧草,如雲的戰艦。使得長江天險無法擋住孟軍得腳步。
而且孫策苦心經營得宛陵縣防禦,在初次面對火藥時,倉促不防,大面積崩潰。
孟軍的工兵部隊挖掘溝塹到宛陵城牆下,守軍以為堵死裡面便萬無一失。但未曾想,孟軍在城牆下方放置了大量火藥。導致了城牆的大面積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