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沒人敢接這種截殺任務。

強梁匪寇們只是缺錢,不是活夠了。

這種欺君之事絕對是今天干,明天死。到時候整個天下,沒人會放過他們。

而且第一個刺死自己的就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父母妻兒、宗祖血親,都有可能大義滅親。

不大義滅親行嗎?這種欺君之事,怎麼看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於是少女順利抵達京城,敲響登聞鼓。

十三道監察御史平日裡就會有人輪值坐班登聞鼓。

然而這一次,涼州的事情沸沸揚揚,很早就被朝廷所知曉。

監察院副都御史傅巽親自坐在登聞鼓前等候少女敲鼓。然後將其送入皇宮。

不要瞎想,皇宮前朝後寢。

進皇宮不意味著進後宮,而是很正式的進入前朝朝議區。

張瑞親自聽聞少女講完經過後,龍顏震怒。

指著副都御史、錦衣衛都指揮使、巡查使、刑部、大理寺等一眾刑名官員大發雷霆。

好一個涼州官場!縣、郡、州三級沆瀣一氣,包庇一名小吏。

這涼州究竟還是否是朝廷治下?

皇宮一紙詔書傳出,上千錦衣衛策馬出京,直奔涼州官場。自上而下,全部徹查一遍。

此案罪魁禍首,證據確鑿,斬立決。雖然其已自縊,仍梟其首,傳示四方郡縣。

顯美縣令阻礙百姓入京敲登聞鼓,免官,三代之內家族不允許有任何人出仕。

訊息一傳出,其家族沸騰。無數族人聞雞起舞,懸樑刺股,就為了能夠考過文科武舉。但所有族中良才,所有清白少年的未來,都被其一人毀掉了!

族中無數姑、嬸傷心的半夜垂淚。其兄弟叔伯也是夜夜嘆息。

其他州郡官員無不震懼。

但與此相對,錦衣衛、監察御史在涼州的調查卻傳來喜訊。

涼州官員的貪腐情況並不嚴重,全境的冤假錯案相加亦只有不足百起。

要知道涼州羌人、氐人多達近兩百萬。僅在戰場上俘虜的叛軍就有四萬餘人。潰逃隱匿的胡人更不知有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百起左右的冤假錯案,佔叛軍人數不足百分之一,佔總人數不到萬分之一。

涼州足以稱得上是政治清明,吏治廉潔。

很顯然,在這次考驗中,治國體系的運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其說官員們道德高尚,恪盡職守。不如說是政治體系逼著他們,不得不強忍著厭煩,關注向政事。

縣、郡、州三級互相之間環環相逼,誰也別想獨善其身。

說官員中完全杜絕貪腐,是不可能的情況。古今中外,只要官員還由人擔任,就不能避免。

但在孟朝的政治體制下,士大夫階層至少形成了一個共識。不能任由幾個貪官,損害了整個階層的利益。

不得不承認,士大夫階層的內部自查,效率要遠遠超出來自皇權對其的監督。士大夫階層內部反對腐敗,才是最好的反腐手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