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蘇則的不世之威(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張瑞完全沒有排斥胡人從軍,希望能建成後世天朝那支天下第一陸軍的風采。
在邊疆、在雪山、在高原,都有其他民族計程車兵在為天朝戍衛疆土。但所有人都認可自己來自同一個祖國,為同一個榮譽而奮鬥。
而時下,張瑞希望所有歸化的子民,都能將孟朝視為自己的國家社稷。視自己為孟氏百姓,為天子臣民。
張瑞鄭重的對蘇則說道:“軍中政教長制度,在安西猶為重要。政教長必須長期教導士卒習諸夏文字,用諸夏風俗。”
剩下的話,張瑞沒有多說。蘇則卻十分清楚,立即接上回複道:“臣時刻不敢懈怠。經常召集全軍政教長,勉勵其務必教導士卒忠於陛下。為孟朝兵卒,為天子鷹犬,為天子而戰。”
張瑞微微頷首,回道:“卿有心了。有這兩萬四千精銳步騎,可能懾服西域諸國?”
蘇則說道:“西域蕞爾小國,不識王師軍威。不大戰一場,難以用兩萬軍隊懾服數百萬裡之土地。故某還設屯田軍一萬八千人,民屯六萬餘人。”
雖然聽起來十多萬人,規模龐大,但這些並不是職業軍人。屯田兵,更類似於民兵。而民屯則完全是百姓,甚至很多人是軍屯的家眷。
這十萬人就是孟朝在整個西域能直接掌控的所有男女老少人口。這規模在內地也就是萬餘戶,一個大縣的人口。
蘇則就是要用這一個縣的實力,震服西域所有國家,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個縣能幹點什麼,劉備倒是高唐縣令,結果被黃巾軍打敗。這還是有統治基礎的情況。
而孟朝此前在西域可是沒有任何統治基礎,蘇則就是帶著一千精銳禁軍去赴任的。此後數年時間,蘇則就像是被張瑞遺忘的可憐娃,自己孤身在安西打拼。
孟朝的絕對精力都用在了中原內部的統一之戰上,沒有一粒米送到萬里之外,去支援蘇則的西域事業。
能給蘇則的唯一支援,就是實力上的威嚇,使一些小國被迫臣服。直到孟朝建立,緩了一口氣。之後的建康三年,一年內才將一批多餘的軍事物資、鎧甲刀劍送到了安西都護府。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蘇則逐漸站穩了西域,組織起了屯田,建設出神威、武威兩支精銳軍隊,可以說是非常不易。
絕對配得上他開局五百戶人家,結局打遍整個涼州的歷史能臣地位。沒有辜負張瑞對他的信任。
張瑞問道:“為何沒有大戰一場,可是糧草不足?如今聖朝已經初步穩定,可以向安西送一批糧草。”
蘇則連忙拱手,回道:“臣拜謝陛下。西域屯田多年,也有五十萬石糧草,足夠兩萬軍隊遠征支用半年。然而首戰關乎我朝天威,臣不敢貿然行事,務求一個關鍵戰機,一戰為我聖朝立不世之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