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復遼東、玄菟兩郡這方面,孟朝還是佔了漢朝的餘蔭。

孟朝禁軍中有大量武將熟知遼東地利,比如徐榮便是玄菟郡人。公孫度更是遼東郡人,後遷於玄菟郡,對兩地地理氣候都有所瞭解。

除了這兩人,遼西、遼東郡也有大量逃難的官員滯留在幽州。比如公孫瓚的部下,大量人士為遼西、遼東籍貫。公孫瓚亦曾出任遼東屬國長史。

這些人離開遼東、遼西也就幾年的時間。

幾年的時間在後世大規模基建的情況下,可能會日新月異。

但在當下,可能連一草一木都沒有多大的變化。故鄉的歪脖子樹在一塊區域一長可能就是數十上百年。

由這些人為嚮導,收復遼東區域並不難。

張瑞一向警醒自己,雖然自己是宅男出身,但也沒必要妄自菲薄。

這天下英豪都在孟朝效力,能成就之偉業,必然遠超歷史英傑。

公孫度一人之力就能稱霸遼東,西攻鮮卑,東征高句麗。

無數孟朝猛將,率領當下最精銳之禁軍,建功立業只會比公孫度更加容易。

於是張瑞對徐榮說道:“卿只管領兵作戰,後勤補給,朕必嚴令水師供應及時。”

徐榮立即起身,說道:“有陛下之言,某誓為陛下攻克遼東,重置漢四郡。”

張瑞鄭重的點頭,這不是口出狂言,而是有充足的把握。

而這把握就是中原王朝最常用的手段,以量變引發質變。

水軍既然單路無法保證供應穩定,那就多設幾路水軍,分批次往遼東運糧。以保證寧肯糧食過度富餘,堆積在遼東糧倉,也要保證補給充足。

總不至於每一路水軍都遭遇差池。

現在是春季,遼西方向戰事夏季就能展開。遼東方向準備妥當也正好是秋高氣爽之時。

只攻打遼東、玄菟兩郡,一個秋季的時間已經足夠。冬天可以躲在城池裡避寒,並積蓄糧草,安撫民心。

明年春季就能繼續向朝鮮半島進兵。

而動用的軍隊規模也從二十萬降低到了四萬,避免了戰線過長,一路莽穿整個東北地區的風險。

五軍都督府們的將領還在認真思考,民部中郎國淵率先表態支援。動用水師,能夠節省數十萬徭役。

數十萬!青壯勞力!

這個數字怎麼看都讓人驚心動魄。

省下五十萬青壯勞力,能多生產七千多萬石糧食,這能活太多諸夏百姓性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