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孟朝不焚書,只坑儒(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說這麼做,略顯不厚道。
但儒家也應該認真反思,為什麼秦、漢、孟接連三朝的開國之君,都對儒家缺乏好感。
秦朝跟孟朝就無需多說了,都或多或少的幹了一些“坑儒”的事情。
哪怕漢朝開國之君劉邦,生平最厭惡的也是儒生,動輒破口大罵,斥之為“腐儒”“豎儒”,甚至直接抓下儒生的帽子,往裡面小解。
在與陳凡談完宗藩事宜的次日,張瑞又投入到另一項事業當中,祭祀太廟。
這個時代講究事死如事生。
所以哪怕張瑞的宮殿都還沒建完,宗廟已順利建完。
長安的建造參照了《周禮·考工記》: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即皇城建造“左祖右社,前朝後市”,以體現皇權至高無上。
左祖右社,就是說,皇城的左邊是太廟,是帝王們祭祀祖先之處;皇城的右邊是社稷壇,即帝王們祭祀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
玄黑、威嚴、肅穆的太廟內,如今還只有一人的靈位,即孟朝烈祖皇帝張鋒。
鋒即取自牛角鋒銳之意。
沒辦法,張牛角這個名字實在是不上臺面。
就像朱元璋將父親朱五四更名為朱世珍一樣,張瑞也不得不為這個坑兒子的父親更名。
總不能真的追封他為大力牛魔神武皇帝。
雖說改了個名字,但張牛角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享有帝號。
在追封先帝之後,張瑞又進一步冊立國本。
即立嫡長子張佑安為太子,封趙虞為皇后。
沒有什麼複雜的政治鬥爭,一切都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就像李世民登基,長孫皇后自然就踐皇后位。朱元璋登基,馬皇后自然母儀天下。
朱標的太子之位穩如泰山。若朱標不死,朱棣根本不敢起兵造反,明朝也不會爆發席捲全國的大規模內戰。
嫡長子繼承製雖然不一定最完美,但在君主專制制度下,只能在幾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子中間選一個來執掌整個天下。
那麼嫡長子繼承製,一定是最平穩的那個選項。
張瑞對自己後代的德行沒有太高的期望,與其期望他們為人中龍鳳,張瑞覺得還是將制度為他們鋪穩更靠譜。
實現如明朝一般的情況,皇帝不理朝政,帝國仍然運轉正常。
嫡長子繼承製無疑符合張瑞的期望,諸夏只要穩住局面,不爆發內戰,那就能夠輕鬆震服周圍所有胡虜。
除了張佑安被封太子之外,蔡琰之子張嘉被封為了晉王,大橋之子張泰被封為了齊王。
不過這些太子王爺都還年幼,最大的張嘉也才六歲,都被張瑞留在了身邊,沒有前往封國。
或許等他們長大了,張瑞會認真考慮將他們封的遠一點,去為孟朝開疆拓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