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也能看出這個新的政權還很親民,沒有什麼高高在上的威嚴。符合一直以來張瑞給長安百姓留下的印象。

除了長安百姓與藩臣胡酋,感觸最深的便當屬新科士子了。

建康三年便是三年一度的科考時間,兩京十二州的科考士子都匯聚於長安。親眼目睹了這個強盛王朝的誕生,對自己將來的仕途更加充滿信心。

旭日高升之時,張瑞攜朝臣抵達城南祭祀天地之所,登壇受禪。

受禪之地旌旗飄揚,鐵甲環繞,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

張瑞登壇,燎祭天地正神、五嶽四瀆,曰:“皇帝臣瑞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有二,三綱不立,四海困窮,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孟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瑞。瑞震畏天命,雖休勿休。”

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髃臣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無統。瑞祗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髃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孟世享。”

隨著祭祀完成,張瑞正式從御史大夫郭貢那裡接過漢室傳國玉璽。

數萬軍民,四方藩臣,胡虜單于,公卿列侯皆躬身俯首,齊聲高呼:“萬歲!”

張瑞佩上傳國玉璽,轉身望向祭壇下浩蕩雲集的官員,思緒激盪。

自己穿越以來十一載,殫精竭慮,夙興夜寐,時刻不敢鬆懈,終於初步實現了山河一統。

當然等待自己去解決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兩京十二州名義上都已經歸附。

但在揚州還有割據數郡的孫策未能平定,在關東還有大量擁兵自重,敢跟朝廷提條件的世家豪強,在塞外還有大量未曾臣服的部落國家。

以及如今那份令後世人莞爾一笑的版圖。所謂的大一統王朝,如今孟朝從漢室那裡繼承過來的版圖殘次不齊。

別說與盛唐相比,就是與隋、明、元、清相比也大有不及。

出了長城基本就不復為孟朝所有,遼東半島連官員踏足的餘地都沒有,西域、青藏高原以及交州、南越、夷州都是一片未知。

這些地方自己不趁著開國之時,猛將無數去打,後世子孫就要花費數倍的代價去征服。自己作為開國之君,怎麼也要為後世打下一片疆域,以便將來領土糾紛提供法理依據。

當然,這些王圖霸業的事情都是過眼雲煙。

張瑞作為穿越者最關注的事情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產力,推進社會產能進步。

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責任與貢獻。

雖然如今的農業技術已經遠超漢室水平,但這絕達不到張瑞滿意的地步。

前方雄關漫道,張瑞只能從今日起奮弘毅之志,逐一克服。

思緒片刻後,張瑞負手望向臺下群臣軍民,下達第一份政令:“朕既承天命,允執國家。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詔令,大赦天下。為天下免田稅一年。”

大赦,免稅是張瑞為百姓謀福祉,讓這個時代苦難的百姓稍微緩一口氣。

而回到長安後,張瑞緊接著發出的第二道政令就極具個人特色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