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士別三日(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千甲光曜日的鐵騎輕鬆碾碎了前方亂糟糟的敵軍,狂暴的衝鋒浪潮讓這支潰敗完全無法抵擋,袁軍士卒自相蹈藉,墜淮河而死者過萬人。
密密麻麻的屍體鋪滿江面,順流而下。沿淮河流過九江,流入徐州。
淮河下游的守軍見到這密密麻麻友軍屍體,紛紛士氣大跌。
在下邳郡盱眙縣,張遼、陳登、關羽等朝廷將領站在淮河北岸,不時還能看到漂流而下的屍體。
陳登開口說道:“中路大軍必然有一場大捷,袁軍落水而死者數以萬計,不然不會在徐州仍能見到浮屍。”
張遼點頭,說道:“淮河流經千里,這千里範圍內,袁術軍必然不能守的固若金湯。如今中路大捷,下游守軍震怖,正是吾等渡河之時。”
“某意從盱眙渡河,然後沿淮河西進,接應中路大軍渡河。汝等以為如何?”
陳登建議道:“大將軍,某乃徐州人,對徐州地理還算了解。某以為此戰雖目標在於誅除壽春袁術。然決勝之關鍵卻不在揚州九江,而在徐州廣陵!”
“哦?作何解?”張遼畢竟是關西將領,對徐州天文、地理不是很熟悉,今日由此問,便是想聽聽徐州豪傑的意見。
陳登說道:“大將軍可知七王之亂經過?”
張遼點頭,說道:“景帝削藩,導致吳王劉濞造反,眾達數十萬人。然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劉濞兵屯聚而西,無它奇道,難以立功。被梁王劉武擋在睢陽,二十萬叛軍蟻聚梁地。漢將軍周亞夫遣輕騎斷吳王糧道,於是一戰擊潰吳軍主力二十萬,平定叛亂。”
陳登略微驚訝了瞬間,沒想到關西將領的學識竟然如此紮實。
一位將領通曉兵法並不足為奇,但一位將領能將歷史典故說的如此精煉、準確,就頗為令人意外了。
讀史使人明智,陳登深知此道理,對關西將領的素質再有改觀。這不是一位只憑悍勇拼殺便位居高位的剽悍軍人,而是一位學識豐厚、頗有謀略的儒家。
若右驍衛將士知道陳登所想,一定會驚掉下巴!儒將?
你見過哪個儒將能拿著橫刀,身先士卒,殺穿一個個敵陣,從城頭砍到城尾,抓著敵方主將的頭髮拖到街上梟首?
你見過哪個儒將能帶著五百騎兵正面一次次衝擊上萬人的匪寇方陣,定鼎戰場局勢?
你以為的儒將,只是如今身居高位,被軍紀約束著不能帶頭衝鋒了,棄其刀戟,折節學問而已。看起來博學多識,隨和寬厚。但真到了戰場上,發起衝鋒,他依舊是那個萬夫不當、勇冠三軍的神將。
這也是關西軍政制度的先進之處,軍侯以上將領都要學習文字,考核兵法。被逼著學習的將領,日積月累都積累了一定的學識。
孫權勸學,於是呂蒙從一位只懂戰場廝殺,悍勇作戰的吳下阿蒙,變成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甚至於擊敗關羽的東吳大都督。
張瑞可沒工夫一個一個的對將領勸學,在制度鞭策下,關西數以千計的將領都要折節學問。學識長進不弱於呂蒙者大有人在。
這也是為何張遼能言出有物,震驚陳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