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在江淮的勢力滲透極廣,最重要的領地自然是汝南郡,汝南三十七縣盡歸袁術所有。

然後是沛國、下邳、廣陵一線,這三個郡國的南部都被袁術所侵佔。

名義上這三個郡都已歸朝廷所掌控,但現實不是遊戲,偌大的郡國面積廣闊,下轄十幾個縣,並不是地圖上小小的一個城池。

袁術的勢力範圍囊括了這幾個郡南方靠近淮河的大片區域,如龍亢、睢陵、盱眙、廣陵等十幾個縣。

依託著淮河,袁術佈置了堅固的防線。袁術軍打定主意死守城池,無視關西大軍任何計謀兵法,等著關西大軍來攻城。

但即便如此,關西大軍也是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碾碎所有抵抗者。

九月下旬,關西大軍奮武揚威,一路血戰,全面推進到了淮河沿線。

只有袁術的家鄉汝南郡仍在抵抗,這個郡是個超級大郡,叛亂的豪強不少,但選擇死守的頑固分子也人數眾多。左軍、中軍都都派遣了大量軍隊進駐,意圖徹底剿滅一切頑抗之敵。

關西大軍驍勇善戰,已攻破了近十座城池。張瑞下令將俘虜的敵軍文臣、武將,統統處死,傳首於繼續堅守的城池。

這份剛烈果決,著實震怖了無數守軍。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一戰朝廷是懷雷霆之怒而來的。不降即死,毫無商量餘地。守軍堅決抵抗決心有所動搖。

十月初,張瑞抵達了淮河北岸的下蔡縣。

下蔡縣是揚州九江郡下屬的縣,南方隔著淮河與下蔡遙遙相望的就是九江郡治壽春。

也就是說只用了兩個多月,關西大軍就將袁術在豫州的勢力幾乎連根拔起,只剩下幾個城池仍在頑固死守。淮河以北,盡被朝廷收復。

這當中沒有什麼陰謀詭計,全賴將士驍勇善戰。

張瑞在下蔡縣翻看著高順所部戰報,內容平淡如水:“九月二十三日,大軍南下克龍亢。”

“二十九日,大軍克向縣、虹縣,沛國一境皆平。”

“十月二日,大軍開赴揚州九江。”

“七日,克下蔡、平阿。”

戰爭的勝負,最終還是要由將士手中刀劍來決定。什麼天塹地溝、城防壁壘,都被關西大軍以絕對戰力踏平。

中路十萬大軍的戰績,配得上其百戰勁旅、軍中精銳的名號。

而袁術軍的戰敗也和絕大多數戰敗勢力一樣,因為弱小而戰敗。

沒有太多的投機取巧,就是在正面戰場上,擋不住關西大軍的鋼鐵洪流,敗於堂堂之陣。

兵力不如人,甲具不如人,武備不如人。科技、資源、人心、士氣、軍事理論、軍隊組織都不如關西,被趕到淮河以南理所當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