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最年輕的青年嘴角長有細密柔軟的鬍鬚,顯然剛加冠不久。

雖然年紀小,但其氣度從容,談吐清晰,倒是令人頗有好感。

張瑞便笑著說道:“那先介紹一下爾自己吧。”

“在下闞澤,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士。”

闞澤?

張瑞愣了一下,這不是孫權手下大臣嗎?

《三國演義》中,似乎就是這個傢伙第一個識破了周瑜、黃蓋的苦肉計,欣然向曹操獻詐降書,面對曹操質疑,一番妙語連珠,讓曹操相信了苦肉計。

東吳群臣太多太雜,孫十萬又敗績太多,導致除了赫赫有名的幾位如周瑜、陸遜、魯肅、呂蒙、甘寧、太史慈、顧雍等,張瑞也記不得太多,對闞澤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了演義當中。

然而,歷史上闞澤的地位與成就卻遠超《三國演義》中的寥寥數筆。

闞澤家中世代務農,但闞澤至愛學習。因家貧無以為資,便常為人所僱用抄書,以此換取紙筆。抄完書後,他也就將那部書全部誦讀完畢。

他追記先生論講,探究博覽群書,並且通曉天算曆法,由此聲名顯揚。

虞翻評價其生性矯傑,蓋蜀之揚雄。儒術德行,亦今之仲舒也。以揚雄與董仲舒類比其德行與才學。

闞澤在東吳官運亨通,歷經西曹掾、尚書、中書令、侍中、太子太傅,但其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文化方面,推行了乾象曆,使劉洪一生的心血終於普及於世。

此外闞澤對圓周率的研究,更是使後世受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鑑了他的成果。

張瑞沒想到自己人在家中坐,羊毛卻能從天上來。跟劉洪交流一下數算、天文等學術方面的問題,還能薅了孫權好粗一根羊毛。

闞澤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手掌指向為首的中年人,說道:“此乃家師,徐公諱嶽,字公河,東萊人。師從劉山陽,精通天文、數算,著有《數術記遺》,詳細介紹演算法十四種,堪稱未滿百言,而骨削質奧,思緯淹通,依然東京風骨。”

張瑞眼睛一亮,能夠著書立傳的數學家!

可以說,這是自己穿越漢末以來,得到的最重要人才之一。

張瑞立即起身,對徐嶽說道:“徐先生,當世偉才,請出任孤麾下科學院數院院長一職,待孤麾下大學興建完成,再請君擔任數算博士。”

知識,尤其是領先時代的知識,一直是一個民族的瑰寶。

因而在諸夏,即便是帝王將相也會對真正博學多識的學者禮遇有加。

一名儒家博士,可能張瑞不會多看一眼。但一名數算博士,張瑞能將其奉為至寶。

因為就這一位人才,就能推動諸夏科技進步一大截。

歷史上闞澤所推行的乾象曆,正是由徐嶽所徹底完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