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官營紡織,思開互市(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二躡織機展示之處,亦同樣有數百名婦人在大規模生產,一匹一匹的綾絲被紡織成型,在一旁堆積成一座小山。
恢復秩序,組織生產,積累財富,的確是最能愉悅諸夏子孫的事情。
因而張瑞心情極佳,興致勃勃的沿著河邊又繼續向前觀光。
漢代一直有“渭水不洗口賦起”的溺嬰傳統。
為此張瑞曾下嚴令,整治生子不舉,又配合以賦稅改制,徹底杜絕徵收嬰兒人頭稅的情況,渭水沿岸便的溺嬰之風才被遏制。
如今的渭水一片清寧秀麗,兩岸生機勃勃,充滿了美好與希望。
足足上千名婦人聚在河邊梳洗羊毛,很快便吸引了張瑞的目光。
上千名婦人勤勞賢惠,笑語歡聲,所形成的安穩生活,蓬勃形象,讓在場軍人皆與有榮焉,眾人浴血奮戰,廝殺戰場,所為的不就是創造這種安寧局面馬?
張瑞遠望河邊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場面,笑著說道:“此誠孤之所願也,百姓生活穩定,財富與日俱增,子民皆笑語歡聲。”
裴琚笑著說道:“若主公知曉彼輩正在作何事,主公將會更加欣慰。”
“哦?且為孤詳細介紹一番。”
裴琚手指一袋又一袋的羊毛,說道:“此皆乃西河郡月初送來之羊毛。”
黃河干流穿越西河郡,而且水流平穩,從河套平原南下,直到黃河幾字形拐角之前皆是水運黃金要道。
西河郡的物資走水運可以順黃河而下,然後在渭水匯入黃河之處,直接拐進渭水,送達長安沿線渡口。
所以科學院在研究羊毛紡織方面具有極為便利的優勢。
因而裴琚詳細的掌握了大量資料,為張瑞解釋道:“羊毛一年可剪三次。白羊三月得草力,將脫去冬毛時,剪第一次。五月天漸熱,羊將再次脫毛時,剪第二次。八月初胡葈〔xi徙〕子未成時,剪第三次。”
張瑞訝異,原來薅羊毛還有這麼多講究,不是想薅就薅。
“剪得羊毛之後,欲製成衣需經四步,先於渭水洗淨,去其油脂、蕪穢。烘乾之後以,以鐵梳將其梳成條狀,同時去其木棍、沙石,最後以紡線之紡車將其拉長、卷繞,便製成毛線。”
顯然這些婦人在做的便是將羊毛洗淨製成毛線的工藝。
將羊毛製成毛線與將絲製成絲線的工藝差距不大,但毛線太粗,適合織毯而不適合織布。
作為穿越者的張瑞早就為此提供瞭解決方案。便關切的問道:“孤令科學院研究以毛線織衣,如今可得成效?”
裴琚拱手,說道:“幸不辱命,主公請看。”
隨著裴琚的吩咐,幾名隨從便從揹筐裡取出一件件毛衣。
其中最顯眼的便是一套黑色的毛衣。其造型明顯是為軍中士卒所準備,造型與士卒徵袍類似。
因而看起來,造型與後世毛衣幾乎一模一樣。
張瑞接到手中細細打量,甚至入手刺人的感覺都與後世極為類似。
是自己印象中手工製成的毛衣無誤了!
新毛衣刺人的問題不用太在意,洗過幾次之後就柔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