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冬麥收穫的季節。

碩果累累的不僅是關西百姓,還有整個關隴軍事集團。

從去年四月開始的這場洛陽之戰,歷經一年零兩個月,總算在六月,隨著成皋陷落,而落下帷幕。

十五萬最精銳的將士,陣亡六千餘人,受傷一萬三千餘人。折損戰馬九千餘匹,消耗糧食一千七百零一十萬石,草料五百二十七萬束。

這麼大的消耗,當然也換來了無比輝煌的戰果。

大漢三公之一的李傕,在戰場上被生擒。

對這位為禍一時的軍閥、權臣,張瑞沒有將其押解給朝廷。

而是親自在洛陽城外監刑,在三萬將士,十餘萬百姓的注目下,將其凌遲處死。

無數百姓喜極而泣,現場高呼萬歲之聲不絕。

凌遲持續了兩天一夜,足足有數萬百姓不眠不休,一直駐足於刑臺前,看著李傕從痛苦哀嚎,到聲音嘶啞,到最後氣若游絲。

張瑞的這個決斷,收到了無比豐厚的回報,洛陽百姓家家戶戶都與西涼軍有血海深仇。百姓對西涼軍有多仇恨,對張瑞就有多感激。這使這片新拓之地,民心徹底倒向了張瑞。

而在洛陽之外,也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天下諸侯都見識到了流虐百姓的惡果。

若說以前諸侯們還只是擔憂,這一回是真切見識到了慘烈的現實。再沒人敢有僥倖之心。

李傕、郭汜與張瑞個人間其實並沒有多大矛盾。甚至李傕為了拉攏張瑞,不惜封賞以三公高位,驃騎將軍之職。

但張瑞態度堅決的將所有西涼將校斬盡殺絕,毫無溫情脈脈,協商善待一類的事情,究其根本還是西涼軍毫無底線的獸行觸犯了張瑞的底線。

這個原因說出來略顯自大,但事實卻就是如此。張瑞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獨善其身的孱弱匪寇,到了如今地位,張瑞可以拍著良心說,自己已經過的很好,並且希望自己的作為,能使他人生活更加幸福。

這是後世那個高度發達的社會,潛移默化給絕大部分人留下的善良烙印,也可以總結為,生而富足,禮義自備。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總要有所追求。

當然除了聲望這類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切切實實的收穫也著實不少。

十餘萬西涼軍雖然死傷泰半,但仍有四萬餘俘虜被生擒,這些人身負罪惡,若自此卸甲歸田,安享和平,簡直是天道不公。

在刑部的詳細審訊下,罪孽深重者終生為隸臣妾,一輩子都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罪孽稍輕者被派遣至工部,前往涼州興修馳道、水利,刑期三到六年不等。

也有數百人的罪行罄竹難書,天怒人怨,直接被刑部批示,斬首棄市,以洩民憤。

西涼軍是當世強軍,政治短缺,並沒有值得一提的內容,但軍事方面卻極為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