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敖倉陷落。

但就在當日,關於下一步軍事部署,軍中將校文武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按此前規劃,打下滎陽、敖倉之後,大軍應該開赴成皋、虎牢戰區,徹底蕩盡河南境內的所有西涼軍。

但參軍法正極力勸阻,對統軍主將高順勸道:“將軍,大軍已拔敖倉、滎陽,自此再無後顧之憂。河內糧草可以順暢送往前線。我大軍掙脫束縛,可縱橫馳騁。何必再前往成皋、虎牢堅城下徒作消耗?”

“值此天縱之機,李傕頓兵於京縣城下,不知我軍已克敖倉、滎陽。何不大軍輕裝兼行,攻其不備,間道襲之。”

高順久經戰陣,立即領會了法正提出的戰略建議。

近十萬大軍,輕裝兼行,分左右兩翼大大範圍包抄敵軍,然後攻敵不備,一戰徹底覆滅西涼軍主力。

這個提議雖然大膽,卻有極大可能徹底根除殘暴的西涼軍,使其不再能為禍一方。

有參軍反對道:“何必要管關東死活?吾等按照此前部署,攻克敖倉、虎牢,便能徹底佔據司隸、關中。據雄關而坐看關東諸侯自相殘殺,精疲力竭,而後輕易取之。豈不穩妥?”

這兩份部署,一個勝在穩妥,一個勝在收益豐厚。

高順望向賈詡,問道:“監軍如何看待?”

賈詡說道:“某贊同法參軍提議。關東早晚要取,西涼軍早晚要滅。既然如此,便趁此良機,一舉覆滅西涼殘匪,為諸夏多儲存一份元氣。”

“況且,我關西一直以來,所憂者便是人力不足,這數萬西涼軍俘虜,能為涼州修建上數千裡馳道。僅此一點,便不能放走西涼軍。”

作為軍中主將,高順考慮的與賈詡這種文臣不同。將士們為了封侯拜將,都渴求戰功,求戰心切。克滅李傕所部數萬人,將為將士們增加無數戰功。這無疑更符合軍隊將士需求。

於是高順下定決斷,吩咐道:“太尉一直以來立志救世濟民,吾等豈能放任西涼軍再為禍關東?故,某決議,大軍即刻進軍京縣,三軍合圍李傕!”

眾將立即起身,以拳捶胸,大吼道:“謹遵將領!”

隨後高順開始安排軍事部署,雷厲風行的下令道:“校尉甘寧,領三部禁軍三千甲騎具裝,沿汴水西岸南下,繞路於李傕營地後方!”

“末將領命!”

“左翊衛大將軍段文,率部自汴水東岸南下,自右翼包圍李傕所部。”

“諾!”

“校尉張繡,領鐵騎五千疾行繞過京縣,前往密縣、新鄭一帶佈防,阻擊一切潰兵向潁川逃竄。務必盡誅西涼匪寇於潁川境內!”

“末將領命!”

“餘下人等,隨本將親自猛攻李傕所部左翼!”

隨著高順命令下達,一隊隊鐵騎率先開拔出營,旌旗高揚,士氣如虹。

而在鐵騎之後,一隊隊鐵甲雲湧而出,迅速分成兩條長龍,向南方疾速進軍。

這應該是關西成軍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會戰。

關西出動了近十萬大軍,在廣袤的平原上大範圍包抄敵軍。